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

ID:6607761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0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_第1页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第一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作品的基本知识、文本特点、鉴赏方式,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更好地学会鉴赏。就等于学拼音,关键就是掌握声韵母及其拼写规则一样。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感受,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珍视自己的阅读初感。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去具体分析,因为有一个确定性的问题,有一个解释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批评也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具体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个性化的解读,也不能离开文本,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类具体的文学体裁,文学样式的特点、作品的特征去做解析

2、,从形象、主旨、技巧、语言这几个主要的方面、要素去进行阐释。最后一个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充满感情地通过语言文字去联想,产生想象,进行再创造,去丰富这个形象,形成自己的哈姆雷特,也就是个性化的解读,形成自己的判断。不仅要会读有形的文字,还要会读无形的文字,就是作者写什么,不写什么是有讲究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抓住它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或者细节,形象等等,这些有形的文字,但是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就是作者写这个作品它有一个意义的空白。因此还要让他们学会根据文本想象这些空白,形成不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第四要适当利用多媒体这个

3、助手,丰富学生的形象感。比如鉴赏《雨巷》,可以让学生当导演,问他们会挑选什么样的演员演丁香一样的姑娘,然后再让谈看看网络里制作的几个不同的《雨巷》视频,讨论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哪一个更适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意境,为什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歌,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

4、的云彩”。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启发: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可能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 意象的选择新颖,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一种清新飘逸之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