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ID:6590455

大小:7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9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学习背景】“化学平衡常数”位于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的第四板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共四节内容,前两节是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后两节是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第三节化学平衡中共3个板块: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热力学常数,用于定量表征化学反应限度,揭示平衡本质,利于学生科学分析化学平衡及其移动规律。【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必修阶段学生主要建立“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三个概念;发展至选修化4学反应原理阶段,通过本章学习,学

2、生建立好利用K、Q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思路,进而能够以K为工具对第三章中的各类平衡进行分析。在这过程中,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由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由孤立认识发展到受环境影响的系统认识,由静态认识上身到动态认识。【学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化学平衡常数K是新课程中的新增内容,课标对此明确提出“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转化率”。事实上,“化学平衡常数”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意义:其一,弄清其概念,能增进对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理解;其二,掌握其计算,比较其与浓度商Qc的关系,能帮助学生掌握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与思路,而这二者是“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难点

3、,也是后续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的基础。因此,化学平衡常数为学生提供了理性分析的思维“支架”,笔者在“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理论”的教学顺序上作了调整;同时,化学平衡常数本身是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概念,反映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想,体现了新课程中化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通过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平衡具有“逆、等、动、定、变”五个基本特征,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而言,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但是,经过测量发现,学生容易形成“各组分浓度相等”等相异构想,表面上是学生对化学平衡认识不够深刻,实则是缺乏衡量化学平衡本质标准的工具。在科学探寻

4、过程中,人们致力于发现衡量某一现象的本质规律或标准,因此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对具体反应不同阶段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的本质衡量标准,即化学平衡常数K。【能力基础】进入选修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从具体发展至抽象,从简单描述发展至逻辑分析。经过必修阶段的学习,学会了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能够对大量数据所揭示的规律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些科学素养奠定了本课学习的能力基础。3.教学设计基本思路知识线认知发展线驱动问题线情境素材线学生活动线“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仅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性,具有孤立性。通过问题产生质疑,引发寻找新工具的欲望。【问题讨论1】T温

5、度下,A、B两个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2、I2、HI的浓度分别为:0.5mol/L、0.5mol/L、4mol/L;4mol/L、0.25mol/L、8mol、L。请问A、B中哪个反应更彻底?相同温度下的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后,根据所提供的各组分浓度的信息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学生讨论问题,作出合理化猜想,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建立。寻找化学平衡的本质衡量标志,发展对化学平衡状态的认识。分析数据,同学们能得出怎样的规律?利用“反应物浓度跟踪器”,在T1下,模拟实验中所得数据为材料建立平衡常数K。分析数据建立K。揭示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认识

6、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比较T1与T2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同学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分析T2下的模拟实验数据,与T1温度下相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应用平衡常数解决问题以平衡常数为工具,定量分析平衡状态的建立,判断平衡移动方向。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否解决问题讨论1呢?以问题讨论1为思考背景,展开计算。分组讨论,体会平衡常数的涵义与功能价值。化学平衡常数的判据功能体会K的含义及定量判据价值。应用平衡常数,我们怎样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以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体会K的判据功能。通过计算,体会K的判据功能。二、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常

7、数K的概念,并弄清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2)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3)掌握K、Q比较法,从定量的角度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分析数据,养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2)通过定量计算,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强化变量控制的思想,并逐步形成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事物发展本质规律或标准的探索精神;(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