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

ID:57365227

大小:368.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12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_第1页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_第2页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_第3页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_第4页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的要求: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定量观”“微粒观”“动态观”,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对学生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从而明确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设计又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与价值,以及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

2、过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化学平衡能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确定了“向数字寻求帮助让数据支撑结论”教学设计的思路。(二)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化学反应方向在教材中的地位《化学平衡》处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三节,其它三节依次为: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先速率后平衡的顺序体现了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快慢、利用化学反应限度的基本思路,即: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速率,再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的限度,因此反应限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非常关键一步。2.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学习对可逆反应形成了初

3、步感性认识。在选修阶段,通过对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步意识到有些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是不能完全发生的,存在反应限度。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反应限度的定性、定量的认识,能够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限度(K)。平衡常数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对于某一个具体反应来说,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使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一个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是平衡转化率可以有多种,对应不同的平衡状态。3.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学生认识障碍点主要在于“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反应限度”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典型错误理解:一是不理解平

4、衡建立的标志问题。第二,不能将反应限度看成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量化指标,不能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平衡状态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因此学生认为“化学平衡常数”比较难于理解。(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含义。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建立平衡状态以及各种反应限度的有关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可有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但其平衡常数只有一个,即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只有一个。②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的运用。②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

5、解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限度的内在联系。(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图节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培养学完全进行的,及存在一定的限度,而反应限学生自学生自己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影响。怎引从书本么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限度呢?化学反应中的入中提取转化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信息的能力。教师归纳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小组讨论,小组培养学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展示,小组互评生小组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例:合作的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N(

6、g)+3H(g)能力和22化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判断能2NH(g)K31学2、符号、表达式力1/2N(g)+2平符号:K3/2H(g)2衡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NH(g)3常pC(g)+qD(g)K2数K=2NH(g)3概提示学生:N(g)+3H(g)22念3、注意问题K3的①K只受到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K=K212建②固体和纯液体,不代入公式中K=1/K31立教师归纳③对于同一反应,系数不同,K值不同;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4、化学平衡常数意义①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进一步一般来说,观察、回答,从数据K>105:认为正反应进行得

7、较完全角度认K<10-5:认为正反应很难进行(或逆反应识化学较完全)平衡。10-5≤K≤105:认为是可逆反应平②判断反应△H衡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常若升高温度,K值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数例:反应:H(g)+I(g)2HI(g)△H<0,起始通过对表的观22的浓度相同,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察得到结论对意温度623K698K763K总结,归纳照,归义平衡常数66.954.445.9纳总结及③判断反应方向温度与应对于可逆反应:mA(g)+nB(g)平衡常用pC(g)+qD(g)数的关系Q=(Q叫该反应的浓度商)CCQ>k,未达平衡,逆向进

8、行。C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