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87640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5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组内研讨课活动资料《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教师】李大伟【授课时间】2010.3.23【教材理解】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并从学生熟悉并常用的时间入手,使学生对时间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讨24时计时法,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前面虽然已经接触过有关时间的一些内容,但由于他们年龄所限,所以他们经常用到的是普通计时法,对于24时计时法会感到陌生,理解上稍微有些难度。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一定能使学生感到亲近、熟悉,并且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设计
2、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基于以上理念,我在内容的设计上,做出如下思考: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课题。本节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脑筋急转弯的情境,直接入题。紧接着让同学们思考在哪见过24时计时法,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2、让学生亲身体体验,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破以往的旧模式,大胆的通过拨表游戏、寻找小窍门等活动激发学
3、生积极、主动、探讨24时计时法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情简介】24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教材选择了电视节目预报这一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都接触的事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出同一时间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并总结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
4、时法的过程。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教学方法】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一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脑筋急
5、转弯:小明约小强明天6时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强都准时来到同一地点,确没有见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2.像“上午6时、下午6时”这种平时交谈中经常使用的带有“上午”“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之为“普通计时法”,也可以叫做“12时计时法”(板书)二、自主探知1.观察电视节目预报表除了普通计时法生活中还有一种计时方法,大家想不想见见?(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同桌合作一人一个轮读;指名读,师适时指导读法。在这张节目表上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吗?什么时侯播出?你平时都是什么时间看?(根据回答选择性板书)1.揭示课题像电视节目预报表
6、中这样的计时法我们通常叫它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了解24时计时法观察两种计时法,谁来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师总结:24时计时法不但书写简单,而且不容易出错,所以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计时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这种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24时计时法?3.认识0时和24时24时计时法中的0时分针和时针应该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这个时刻称为0时呢?24时呢?普通计时法是什么时刻?6.利用钟表边演示边加深对转换方法的理解这个时刻是24时计时法的几时?普通计时法呢?你们正在做什么?7.出示知识窗,了解24小时的由来8.24时
7、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以动画城和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为例,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一、拓展巩固1.第25页“说一说”。2.“练一练”第1题。二、课下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井然有序,课下请同学们用不同的计时法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填在课本26页的作息时间表中。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爱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7:00下午5时19:00晚上7时【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已结束,我觉得自己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
8、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