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493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对职中语文互动式教学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职中语文互动式教学体会 【摘要】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领地,受到整体教育改革的启示。互动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有时教师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导致合作学习缺乏时效性。目前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成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互动教学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而在职中语文课堂上运用探究性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有利
2、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互动教学倡导多向交往,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有强有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活动。【关键词】职中语文互动教学课堂文化1语文课堂互动的原则1.1民主平等原则。平等、民主,是互动教学的思想基础。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人施教,让学生能够最好地展示其个性特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1.24交流沟通原则。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是互动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且沟通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效果。教学中的沟通是通过教学交往与教学
3、活动实现的,它既指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思考,阅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也指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1.3理解与合作原则。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善于换位思考。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老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1.4自主探究原则。自主探究原则要求互动教学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大胆的批判精神为目的。自主探究学习能使学生既掌握有关的学习内容,又能使思
4、维能力和研究态度有所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构建课堂文化4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教师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那么,学生自然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随机应变的口才。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环节,讲好开头和结尾几分钟,用提问式开头,小结式结尾。在讲授环节中教师应抓住教
5、材的重点问题,精确地讲解,巧妙地传授,创造性地展示知识美,要对教学内容做好教法加工,努力提示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理论、活的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同时,注意反馈环节,及时查缺补漏,调整教学法对策与进程,使教学富于探索性、激励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目标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有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不能把课堂看成一个普通的场所,对学生应十分尊重。将学生视为有感情、有尊严、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不给学生的观点贴上“对”或“错
6、”、“好”或“差”的标签,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其观点,从而营造一种畅所欲言,求同存异的课堂氛围。3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3.14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即要重视以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写作规则、语言运用规律与技巧为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反对那种架空陈述性知识的所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陈述性
7、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就无从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没有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3.2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等。一篇文章所包容的信息是繁多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递为主?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3.3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
8、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以创新思维为标志,创新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3.4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然状态。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知识点理解的实然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找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越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