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238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我院1379例血清样本。结果TRUST、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51.0%、98.0%、;特异性为92.9%、96.2%。结论梅毒检测应联合非特异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两种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的
2、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亦称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人体感染后可侵犯皮肤黏膜并侵犯全身的组织和器官而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正确选择检测实验方法,对术前、输血前、孕检及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患者梅毒的筛查,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6~9月术前、输血前、门诊及社区患者,共1379例
3、。51.2试剂TRUST: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ELISA: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TPPA: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1.3仪器科华ST-36W洗板机;科华ST-360酶标仪。1.4方法严格按试剂盒内说明书方法操作。2结果对1379例标本进行梅毒TRUST和ELISA方法检测,用TPPA法确证。TRUST法检出28份阳性,ELISA法检出52份阳性,其中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25份。经TPPA法进行确证后,3份TRUST阳性中有2份为假阳性,假阳性率7.1%;27份ELISA阳性中有2份为假阳性,假
4、阳性率3.8%。ELISA假阳性标本再用TRUST检测为阴性,标本倍比稀释后重检,未发现带现象所至的假阴性。见表1。以TPPA法为判断标准,经计算得出TRUST法敏感性51.0%,特异性92.9%,与确证试验TPPA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3讨论梅毒螺旋体进入机体后产生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的密螺旋体抗体,针对不同人群的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尤为重要。5TRUST试验是用VDRL重悬于甲苯胺红颗粒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为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在梅毒感染的不同时期检出率差
5、别较大[1],在感染潜伏期由于其抗体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一般阳性率低,治疗后或晚期梅毒TRUST浓度可不同程度下降或呈阴性,不易检出,而对二期梅毒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3]。TRUST法检测还易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4],能引起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当抗体浓度过量时,会出现前带现象引起假阴性而造成漏诊。作为过筛试验,TRUST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不需依赖仪器判断结果等优点,但其敏感性低,特异性不高,不能自动化,故此法适用于梅毒疗效观察和对复发或再感染
6、的监测。ELISA是用双抗原夹心法,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其特异性、敏感性在本文统计中分别为96.2%、98.0%,与TPPA非常相近。且ELISA试剂成本相对较低,重复性好,使用两步法可有效防止钩状效应,能使用全自动或半自动酶标仪读数,原始数据易于保存,是批量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5]。由于这类方法检测的是抗梅毒螺旋体IgM、IgG抗体,IgM抗体早于IgG抗体出现,对窗口期的检出灵敏度要高于其他两种方法,IgG持续存在体内,无论治疗与否或者疾病是否活动,IgG抗体仍保
7、持阳性[6],所以不能用以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5TPPA是将梅毒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致敏粒子能和待检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目前公认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因其抗原来源困难而试剂成本高,操作相对复杂,实验时间长,检测结果易受主观判断影响及不能自动化等缺点,不适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7]。与ELISA法一样,该法是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对梅毒的治疗效果无法判断,主要用于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证。在我们的实验活动中,根据不同人群的筛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梅毒检测方法,
8、如联合检测非特异抗体的TRUST和特异性抗体的ELISA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检测结果,避免漏诊和误诊。参考文献:[1]陈雪梅.梅毒螺旋体三种检测方法比较[J].交通医学,2007,21(3):342-343.[2]何永玲.3种方法在梅毒检测中的比较[J].华夏医学,2009,22(3):491-492.[3]胡凤涛,石成虎.梅毒的检测与诊断[J].中国医药指,2012,10(12):471.[4]孟冬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