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976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文章围绕如何培养财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对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策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关键词】财务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2012年,全国共有27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生,规模居全球第一,本科教育已经全面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一、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本科应用型人才,即“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一方面,财务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这是由
2、财务岗位的实践性决定的。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工商税务报表的填制和申报、定期财务报告的编制等,都需要财务人员经过必要的实践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用人单位在招聘、考核财务人员时,也一贯十分重视财务人员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财务规则更新很快,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学生毕业时已经显得陈旧,造成理论很难跟工作实际实现完全对接。4二、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核心是“培养能力”,导向是“面向实践”。具体来说,在设置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首先要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出发,把握工作实践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然后建立起与培养核心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3、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学生核心能力把握的准确。而对学生核心能力把握是否准确,取决于对学生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了解是否深入。为此,需走访用人单位,调查研究财务专业的岗位实践需求,从而把握财务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一般认为,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需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三、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一是平衡好专业基础的深度和广度的比例关系。专业基础的深度,是指课程设置应保证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确保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形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专业基础的广度,是指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局限于本专
4、业,通过增加选修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拓展提供条件。具体到课程设置上,应设置专业基础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4,保证专业的深度,以财务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要求为主线,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所构成。专业基础平台的构建思路是:在保证基础课程学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科、专业基础课的整合与调整。4二是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从高校的办学实际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有利于节约办学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比,有相对成熟的教学实施
5、和教学监督管理机制,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需要来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校期间实践训练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台阶式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个台阶是基础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单项、专项实验、实训,重点是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第二个台阶是工作实践,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开展岗位训练,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用以发现教学、学习中的不足,检验教学和学习成果。第三个台阶是创新实践,以课程设计、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初步的创新实
6、践能力。此外,校企合作,也能促进高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帮助高校贴近社会需求,准确把握学生核心能力,更好地开展课程体系设置。三是平衡好规律性和创造性的比例关系。规律性,是指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具有内在的规律,这一规律性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体现各高校办学的共性。只有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创造性,是指财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要结合国情、地域、行业及本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课程设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只有共性,没有特色,会导致各高校办学模式的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无法形成高校有竞争力的办学优势。参考文献[1]韩宇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
7、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年(25):146[2]傅丰林等.为建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新体系”而努力[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40—43.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