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

ID:621572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_第1页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_第2页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_第3页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具体路径  探究式学习主要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采用学生提问、找寻答案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该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还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的具体途径进行一番分析与阐述。一、教育者提供历史资料,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4探究式学习所注重的是对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等的培养。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培养他们问“为什么

2、”的习惯,还要培养他们尊重他人提出问题的习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的做法是:教育者提供相应的素材,比如图片、文字资料等,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请其他同学回答,然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对答案进行评判。如答案不一致,应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对所得答案进行一番探讨。比如,学生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笔者为他们提供了三次科技革命成就图片,三次科技革命结束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数据材料,有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们按照笔者所提供的资料来设计问题,能够明显地

3、看出他们的提问热情极高。对于部分具有难度的问题,需要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将答案进一步完善。实际上,这一教学方法就是师生共同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问题习惯,对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新课标中对探究式学习的根本要求。二、创设条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育者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多种教学途径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合理开发与充

4、分利用课程资源,将间接知识的学习贯彻落实到多样化的探究中来。例如,编演课本剧是初中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教育者应积极指导每位学生收集资料、创编剧本、进行表演。我们学习了汉朝历史之后,把《强项令董宣》改编成课本剧上演。我先引导学生对此故事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结果加以全面的了解。同时,还提醒他们要搜集一些有关汉朝的服饰、礼节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表演时,有的学生却将清朝见皇帝的礼仪用到了汉朝,滑稽的表演让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见此情景,我又积极引导他们对古时候礼节4分朝代做一番深入的研究,然后,彼此间沟通

5、交流。这次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收集、整理以及观看历史文字图片与实物资料,这一学习方式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比如,笔者在讲述“圆形方孔钱”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让学生回家搜集圆形方孔钱。下次上课时,学生带来了很多各个朝代的圆形方孔钱,互相之间进行展示,介绍古钱币知识。在笔者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对历代的古钱币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充分认识了其具有的收藏价值。学生们对古币的收藏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三、以史导论,培养学生从史出的意识与能力4所谓以史导论,主要指

6、的是在教育者展示历史资料、按照资料设计问题以及师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准确鉴别与阐述的前提下,获取最后的历史结论。这能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与能力。由教育者提供的历史资料构成问题性情境,这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典型特征;学生研读历史资料、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的过程。具体操作是:教育者按照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历史资料并设计问题,然后加以必要的引导,最后,师生间共同研讨达成共识。比如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要使学生“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7、基本原则”。总复习过程中,笔者按照课标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凤阳小岗村1976年至1979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二:1958年至1960年粮食减产、吃饭需要粮本和粮票)这两方面的历史资料。同时,在课标与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材料一中导致小岗村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营方式是什么?②材料二中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老百姓购买粮食或到餐馆吃饭需要粮本和粮票?③同学们从上述两个材料中能够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对

8、相关材料阅读后,按照自己已学的历史知识很快回答了,而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材料阅读与归纳能力,需要教师予以相应的引导。最后,在师生共同研讨历史资料和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历史结论,即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责编再澜)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