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3822
大小: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6
《知识转移视角下组织结构转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知识转移视角下组织结构转移探究 [摘要]组织结构转移是知识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结构转移者与组织结构接收者的一种互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有关知识及其转移、组织结构及其转移和组织结构转移对组织变革、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此作简要评论,认为组织结构作为组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结构的转移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知识转移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关键词]知识转移;组织结构转移;综述[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43-04[基金项
2、目]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动态国际创业模式绩效机制研究”(批准号:12AGL003);2010年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民间资本助推广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批准号:201012MSll8)[作者简介]罗胜,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杨世信,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组织创新。(广西南宁530003)11知识转移视角下组织结构转移探究 [摘要]组织结构转移是知识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结构转移者
3、与组织结构接收者的一种互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有关知识及其转移、组织结构及其转移和组织结构转移对组织变革、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此作简要评论,认为组织结构作为组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结构的转移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知识转移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关键词]知识转移;组织结构转移;综述[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43-04[基金项目]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动态国际创业模式绩效机制研究”(批准号:12AGL003)
4、;2010年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民间资本助推广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批准号:201012MSll8)[作者简介]罗胜,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杨世信,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组织创新。(广西南宁530003)11组织结构是组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转移和组织结构转移是企业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知识转移特别是组织结构转移对加快产业升级有着重大作用和现实意
5、义,对深化组织结构转移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一、文献回顾(一)关于知识及其转移的研究1.关于知识内涵的研究。Polyani(1958)认为知识起源于个体的参与,并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易于沟通和分享的知识,具有容易清晰表达、形式系统规范的特点。隐性知识是不易于沟通和分享的知识,多表现为个人经验和组织特定关系,一般依附在个人和特定组织中,难以清晰表达和分享。隐性知识不仅包括在实践中形成的非正式、难表达的技艺与技巧等“技术性知识”,还包括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价值观等“认知性知识”。从拥
6、有主体的角度还可以将隐性知识分为个人拥有、群体拥有和组织拥有的隐性知识(王立生,2004)。ThomasDavenport(1998)认为,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关联信息以及专家的简介等要素流动态的混合物,它起源于认识者的思想,并对认识者的思想起作用。在组织内,知识不仅存在于文档和数据库中,而且嵌入在组织的日常工作、过程、实践和规范中。112.关于知识转移界定的研究。Singley&Anderson(1989)认为,知识转移是指将一种情境下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另一情境,知识转移可以发生在企
7、业内部,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企业之间,如联盟企业之间。Gilbert&Cordey—Hayes(1996)认为,当组织认知到组织内缺乏某种知识时,便产生“知识落差”,需要将知识转移进来,这个过程一般有取得、沟通、应用、接受、同化五个阶段,认为只有当引入的知识经过同化成为组织内成员认可的规范,并影响和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时,知识的转移或者说组织的有效学习才真正完成。LiaoS.&ChangJ.&ChengS.等(2004)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从知识的来源者传递
8、至知识的接受者的过程,并能协助其积累和更新的能力。知识的转移不仅在组织内部具有普遍性,在组织之间同样具有普遍性。整理文献发现,对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企业内部、联盟与跨国公司内、独立企业间、国际购并活动以及网络中四个知识转移学派。独立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学派中,S.TamerCavusgil等(2003)认为,隐形知识转移通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隐形知识转移水平受企业间关系密切程度影响,同时受企业合作经历和企业规模的调节。JanT.K.&Pe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