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85973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作业】高效课堂,我们的“作为”在哪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湖开发区教育大讲坛学习心得高效课堂,我们的作为在哪里——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刘雅莉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是武汉市教育局在“十二五”期间落实《规划纲要》精神,科学谋划,重点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是武汉市“十一五”实施备课组建设共生的延伸、拓展和深化。高效课堂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高效课堂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到高效,从策略和方法上,不断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我眼中的“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一)高效的课堂
2、应该是求真务实的课堂。1+1=2求真是科学课堂的第一要素,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这里的“求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周围的自然生活建立“真”理解,同时建立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是课堂教学要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教师教的正确细致,学生学得充实扎实。(二)高效的课堂应该是简约明快的课堂。1+1<2“高效课堂”谈的很多的一个词是“效益”,什么是效益?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主线明确,思路清晰,一节课短短40分钟,长度有限,能做的是也是有限的。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主要活动做到位,让学生学的深刻、学得扎实。“高效”二字也就体现了。(三)
3、高效课堂应该是民主开放的课堂。1+1=!民主就是要把握好“导”和“学”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环境。开放就是要把探究活动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关注知识能力的传承,还要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师生、生生在交流互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四)高效课堂应该是智慧创新的课堂。1+1>2一是教师的智慧创新,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合理改造加工。二是学生的智慧创新,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不仅是“收藏”,更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发和创造。二、高效课堂,我们的作为在哪里?树立“三观”(备课观”、“课堂观”、“评价观),落实“高
4、效”(一)课前:在研究“备”上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科学课堂高效要重在课前“四备”:我们常常说教师上课前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科学教学中还要加一“备”——“备材料”。这“四备”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备教材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深度解读教材,我们主张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步是“读”,即:读懂(透)教材,明确目标。所谓读懂教材,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明确教材在单元中的教学地位、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等。从小的方面讲,还应明确包括教材插图、卡通对话、实验记录表等在内的细节意图。教师通过研读教材
5、,要明确在教学前,自己应该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这对开展高效的科学课堂活动,尤为重要。“用教材教”的第二步是“改”,即:改造(创新)教材,合理调整。“改造教材”也叫“教材的二次开发”。“改造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首先要做好“减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差异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推进简约高效的课堂,一个主要的策略就是: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切口小,研究深,一节课中如果有几项活动,就要确定本课的核心活动。教师要完成“改造教材”的任务,前提是读懂教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抓住本质进行扬弃。“用教材教”的第三步是“用”,即:用好(活)教材,促进高效。用好教材
6、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大教材观“,站在单元的高度确定目标,站在学生的实际确定重难点,站在发展的眼光实施活动。备学生 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差异来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 依据学情调查来因需施教,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避免教师做无用功,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无缝对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如果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只能达到40%,那么教师的“教”就得从41%的部分讲起,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的重复啰嗦,既节省时间,又能及时实施空白覆盖,不会出现“断带”现象。 因需施教除了要考虑学生知识上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其情感
7、、心理、志趣等多元化的需求。一堂课如果缺乏了学生积极配合的满堂灌或独自表演,课堂的高效又如何谈起呢?我们不如在学生的感情方面和从学案上获得的学生需要的知识方面多下点力气了。 备教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选择教学方法(探究方法)。在现实教学中,科学探究常被僵化、简单化成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一套固定模式。对于能力稍弱(或刚学习科学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可在“自主探究”上降低难度,增加“导”的成分,先培养科学的习惯和素养,再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自主探究”上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增强思维
8、的缜密性,提高学习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