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设计2.doc

认识钟表设计2.doc

ID:61550182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27

认识钟表设计2.doc_第1页
认识钟表设计2.doc_第2页
认识钟表设计2.doc_第3页
认识钟表设计2.doc_第4页
认识钟表设计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钟表设计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钟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教学重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钟面模型学具准备: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介绍钟面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上课跟以前有点不同,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很重要的朋友,你能猜猜它是谁吗?师:(出示钟面模型)你们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活动:最佳介绍员谁都有自己的钟表?你喜欢它吗?请把你的钟表介绍给我们大家。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每个小组由大家评选出一位最佳介绍员。请一位最佳介绍员向全班介绍自己的钟表。听了他的介绍,你还有什么补充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二、认识整时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们星期六的时间安排,能告诉我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今天有位叫小明的小朋友也想把自己周六的时间安排告诉大家。愿意看一看吗?1

3、、出示小明上午时间安排情境图。(图略)起床——6时上课——8时放学——9时2、小组合作认识整时。小组内请你先说一说小明都在干什么?这三块钟表你会认哪一块呢?把你认的方法教给大家。推选出两名学生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怎样看时间的。小组讨论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3、活动:让我考考你A:我拨时间请你认。师拨两个整时学生认。B:你拨时间大家认。指名拨时间请大家认。C:你说时间我来拨。指名说时间大家在钟面模型上拨。4、课件出示动画钟面,学生认整时,再动画演示整时到半时之间时针与分针的变化。(2次)三、认识

4、半时。1、创设连续情境依次由钟面出示下午时间安排。(课件演示)午饭——12时半聚会——4时半休息——8时半2、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指向。先说一说时针、分针分别指哪?由会认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教给其他学生认半时的方法。3、小小发现家(学习认半时)小组讨论这3个钟面与整时的表针指向有何不同?这3块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交流自己发现的不同与半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相同点。学会认半时的方法。———师生小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四、让我听听你的建议。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请你看看他这样安排合适吗?你有什么建议给他?(课件出示“我的一天”)[我的一天]起床

5、——7时半;上学——8时;午饭——1时半;活动——6时;晚饭——7时;看电视——9时半;睡觉——10时半(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建议,并说一说自己的时间安排,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五、活动1、我来当法官。(课件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今天大家学习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学生认时间说出谁错了并改正。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2、想一想。(课件出示3个钟面)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捉迷藏。(出示钟表图片

6、)请你猜一猜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学生先说谁躲起来了?再贴在合适的位置)六、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2、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教学反思:体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

7、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