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82442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2
《引导本科生参和科研项目探究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导本科生参和科研项目探究和实践 摘要: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高、高校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引导本科生参与机器人实践为例,介绍了在带领大学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实施中的切身体会。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实现了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针对本科生参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关键词:科研;本科生;创新能力;机器人实践;教学改进作者简介:韩亚丽(1978-),女,河南郑州人,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167)基金项目:本文系校引进人才项目(项
2、目编号:YKJ201102)、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N20130101)、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11276009)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21-0210建立和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为了实现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国内外的大学均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研究,早在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即创立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以资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洛
3、杉矶分校也开始系统地支持本科生科研。90年代,伯克利大学开始设立了专项资金资助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内,清华大学在考察了麻省理工学院的UROP计划后,于1995年提出了SRT(StudentsResearchTraining,学生科技训练)计划。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开展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计划”等。然而,到目前为止,本科生科研训练不足、科研素质不高仍是一个普遍现象。[1-2]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是引导本科生参加科研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本科生具有课程较多、课余时间较少且科研基础
4、还较薄弱等特点。科学研究是高校独立性与知识性的集中体现,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推进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通过合理的途径,建立正确的引导机制,有利于本科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高,培养其综合创新能力;又能使教师的科研得以有效推进,促进教学相长,这是我们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目的。本文结合笔者引导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机器人科研项目的例子,浅谈一下心得体会。一、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意义101.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有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长期以来本科生科研主要通是过本科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来实现的。然而现
5、有的这些教学环节通常都是彼此分开,没有形成系统的过程,使得学生的科研与创新思维训练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而大学生若参与科研项目,指导教师提出科研的目的与要求后,学生针对其研究内容全面展开工作,独立查阅资料,设计科研方案和具体的研究过程,经老师审阅指导后,进行操作,并撰写研究报告。在科研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了很多课程之外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将书面知识和实验技能转化为科研能力。10以笔者引导的机械类机电专业4名大三、大四学生为例,围绕笔者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让4名学生进行助力机器人踝关节的机构设计及控制。首先进行合理的分工,4人分别
6、进行驱动系统设计、踝关节机构设计、传感器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搭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牵涉到传动机构、连轴器、轴(承)座等机械机构,相应的机械设计中还会涉及到一些部件的安装固定,整机各部件的位置配合,整机的装配设计等。参与的学生从零部件的设计到整体装配的各环节都能得到锻练。任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可能造成返工,这样既浪费又可能延误进度。尽管他们学习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课程,但有些问题仍然是课本上不能找到现成答案的,这时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后,通过查找资料和向老师请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解
7、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而科研本身正是以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引导学生完整地参与科研实践过程有益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这4名学生参与的助力机器人踝关节的机构设计及控制的科研项目集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工作,学生在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中,掌握了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电路板设计、电路焊接与元器件装配、软件编程、仪器设备使用、资料检索等各项能力,其综合能力在科研中得到锻炼与提高。2.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由于各种因素使得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到点上课、下课走人,在平时的学习中,教
8、师只有上课时在教室,其余时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相处时间增多,利用此机会,教师与学生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