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

ID:6000058

大小:601.56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2-30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_第1页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_第2页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_第3页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_第4页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界法师讲经 净土宗修学法要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淨土宗修學法要2007年8月22日三聚精舍《淨土宗》修學法要和尚尼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大家請放掌學人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來跟大家討論,我們淨土宗的一些修學重要的觀念。在佛教的修學有身口意,三業的修學。這個三業的修學,基本上有所謂的根本法門,跟枝末法門,兩種的差別。這個枝末法門,就是我們的身業跟口業。我想每一個法門,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識宗也好。你一定有身業的禮拜,跟口業的稱歎。所以身口的修學,我們叫作「枝末」。但是你內心的修學,這個就是根本。你看我們讀《法華經》,《法華經》的根本思想是什麼,就是「會三歸一」。你怎麼樣把三乘的差別教

2、法,會歸到你一念心性。《法華經》就是告訴你這個觀念,以一心,來統攝萬法。你能夠掌握這樣一個心法,你就能夠掌握整個《法華經》。那麼《楞嚴經》它是修「首楞嚴王三昧」。什麼叫首楞嚴王?就是堅固的意思,特別堅固。它那個「三昧」,你怎麼樣它都沒辦法破壞。你遇到順境,它也是這樣。你遇到逆境,它也是這樣。所以「首楞嚴王三昧」的根本思想,只有六個字。不迷、不取、不動,於諸境緣,不迷、不取、不動。所以我們修學一個法門,最可貴的是掌握到,它修學的心法。而不是只是在儀軌上,身口的修學。那麼淨土宗的心法是什麼?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淨土宗的根本觀念,就是「感應道交」。因為你能夠往生淨土,不是你

3、的力量是佛力的加被。那麼這當中就牽涉到二個問題︰第一個,你的心力,跟佛力的相互關係。蕅益大師,把整個大乘的修學,分成三種差別。第1頁共33頁-2-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淨土宗修學法要2007年8月22日三聚精舍第一個是心靈的力量。像禪宗它完全仰仗心力,它完全是內觀的。所以它在整個修行當中,它根本沒有去憶念佛陀。可以說,它完全拒絕佛陀的力量。那麼這樣子修學,入道多辛苦,相當的辛苦。第二個是完全仰仗佛陀的力量,我們一般人,很多人修淨土宗都是這樣。完全仰仗佛力。那自己的心力,沒有提昇起來。心外求法,結果是事倍而功半。感應的效果非常有限。所以蕅益大師認為,最理想的修學淨土方式,是你本身

4、也要提昇你內心的觀照,那麼以心力來帶動佛力。我再講一次,用心力來帶動佛力。佛陀的力量,是無所不在的。問題是你怎樣把佛陀的力量,轉成你的力量。你就有一些方法所以淨土宗,必須以心力來帶動佛力。那麼用佛力來加持,我們的心力。這樣子才能夠構成,所謂的心力跟佛力的交互作用。最後「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想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觀念,佛陀不能主動的加被我們。必須用我們的心力來帶動。所以我們今天,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一下。到底淨土宗,佛陀的力量既然存在。那麼我們怎麼樣,來帶動佛的力量,來轉成我們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主題。好!那我們看講義第一頁。將述此義,大科分三︰甲一、心靈的力量甲二

5、、佛陀的力量甲三、心力跟佛力的相互關係今初好!我們這個主題有三個主題第一個心靈的力量。我們先講講,在大乘教法當中,我們心靈到底有那些力量,來引導我們生命的。第2頁共33頁-3-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淨土宗修學法要2007年8月22日三聚精舍第二個佛陀的力量,佛陀的力量有那些重點。第三個我們就講到最後的總結。心力跟佛力的相互關係,感應道交。我們怎麼用我們的心力來帶動佛力,就這三個主題。甲一、心靈的力量乙一、萬法唯識乙二、心為業主乙三、思想主導好!首先我們看甲一心靈的力量。心靈的力量當中,我們講到有三段…,先看第一小段「萬法唯識」。這個「萬法唯識」簡單的解釋就是說︰我們一生當中,所

6、有的法都是由我們內心所變現的。宇宙間的萬法,都是我們內心所變現。離開我們這一念心,沒有少法可得。那麼這個觀念,這個內心,怎麼變現萬法呢?我們分成三段來說明。第一個就是,最深的潛在意識,叫作第八識,又叫「異熟」。這個第八識,它是我們有情眾生,一個生命的本體。為什麼我們會一次一次的在三界流轉呢?因為有阿賴耶識。為什麼你死掉以後,又會創造另外一個生命。你的生命不會結束呢?你死掉以後,瞬間又出現一個生命。因為有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沒有破壞,你的有情的生命,三界的生死,也就不能夠結束。阿賴耶識它從功能上來說,叫「異熟」。這個「熟」就是成熟。它能夠把你過去生,所造的善惡業的種子,使令他

7、成熟,變成一個果報,這叫「成熟」。比如說,你今天種了一個蘋果的種子,這個種子不能吃。但是你經過這個大地的成熟,它可以把這個蘋果的種子,變成果實這個就可以吃了。你以前造的是布施的業,這個業是不能受用的。業不能受用的,一定要經過阿賴耶識的轉換,才能夠變成果報。所以說,這個阿賴耶識,它本身就是有把這個業力,轉成果報的作用。所以我們叫成熟。那麼阿賴耶識,比如說︰它今天把你變成一個女人的身相,一個女人的心態,一個女人的身心世界。那變出來以後,就看第七意識了。第3頁共33頁-4-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淨土宗修學法要2007年8月22日三聚精舍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