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

ID:5999974

大小:390.87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2-30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_第1页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_第2页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_第3页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_第4页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界法师讲经 八大人觉经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大人覺經。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阿彌陀佛。好,大家請放掌。我們這次,大家有很殊勝的姻緣,由於淨土梵音的啟請,大家能夠暫時的放下人世的塵勞,來共同學習八大人覺經。在講述本經之前,我想簡單地說明研究本經的目的。從總相來說,佛教的修行它是一個宗教,宗教和我們一般的世俗的技術最大的差別,就是它能夠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一種改造的功能,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我們離苦得樂。要達到這個目的,在經論上說,必須有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在學習經典,必須要有所謂的契理性。上契諸佛實相的真理,要達到契理,我們必須要假借聽聞正法,如理思維。

2、聽聞正法,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世間的知識跟學習佛法的教法是有所不同的。世間的知識,它的方向是向外去追求的,所以我們內心當中經過科學,醫學的學習,我們內心當中會有一種知識,但是這種知識它不能一種產生滅惡生善,使令我們趨吉避凶的功能,但是我們在對佛法的聽聞,我們內心當中產生正見,再把正見加以思維觀察,就能夠把正見轉成我們心中的正念,使令我們清楚的知道,在生命當中,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作。因為你的痛苦,是因為你有錯誤的行為。所以,我們能夠去判定生命的真相,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我們從因地的改造,就使令生命能夠離苦得樂。所以,我們第一個要強調的是

3、你所學習的必須是一種生命的真實相。第二個你所學習的必須是要契機。下契眾生差別的根基。佛法的教法是相當的廣泛。生長在末法時代的眾生,他的特點,所謂的盡言粗惡,善根淺薄,我們本身的善根就很淺薄,但是人事的刺激太過複雜,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利用的時間就非常的有限。本經的特色在於文簡意概,它的文字非常的簡要,但是它能夠總持菩薩道的重點。以八個法門來總持菩薩道的重點,所以本經特別契合我們末法眾生,特別是在家居士。我們在工作,家庭的忙碌之餘,我們所剩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根據八大人覺經。它一方面契理,一方面契機。真是能夠能使我們破除邪執,開啟智慧。這就是

4、我們研究本經的目的。我們看講義。將釋此經,大分為三。我們把解釋這部經分成三個大課,第一個是解釋經體,第二個是經文大意,第三個是隨文釋義。在天臺宗的教法當中,解釋經典都是有一些剛開始的玄談,把這部經的要義做一個說明。玄談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對經題的解釋,一個是經文的大意。我們也根據天臺宗的傳承來解釋本經。這個解釋經題,經題往往總持一經的要義,所以我們把八大人覺經這五個字做一個簡要的說明,由這個經題再解釋經文的大意。解釋經文之前,我們說明本經的修行綱要,你要掌握綱要,你進入經文,你才能有一個回歸處,才不會在文詞當中入海涮沙,迷失了方向。所以在解釋經文

5、之前,先講一個大意。第三個,隨文釋義,就是正是的隨著經文來解釋它的諸條的意義。我們解釋本經,就以三個主題來解釋。我們先來看第一課,解釋經題。在古德的注解當中我們擇錄兩個重點,來和大家學習。第一個總釋經題,第二個釋別明六義。先做一個籠總的解釋。經題有別題和通題的差別。別題當中有三個重點。一個是八,一個是大人,一個是覺,八代表法門的數量。就是八種我們必須修學的法門。這個八是依法來說的。大人是依這個人,這個人當然不是凡夫,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在經論上是稱為大人,大人表示一種殊勝,和尊貴的意思。我們凡夫在經典上是愚癡的小兒,因為我們內心沒有光明的智慧,

6、我們凡夫的生命,內心和環境接觸的時候,心隨妄轉,我們對環境的真實相,沒有判斷的能力。跟著感覺走,就像小孩子一樣,他有什麼樣的情緒,他沒有辦法控制。大人就是說他內心已經從黑暗中開啟了光明的智慧,他知道在生命當中,什麼樣的姻緣你去造作是功德相,會帶給你歡樂,什麼樣的姻緣你去造作是過失相,它會帶給你痛苦。他有這種判別是非,明白善惡的功能。所以叫做大人。這是讚歎菩薩心中有這樣的智慧。這個地方就是說,大人當然是菩薩,大人為什麼能夠成就智慧呢?就是因為他修行前面八個法門。所以大人是一個人,八表示法,這個大人的菩薩因為修行八個法門而成就了內心的覺悟。所以這個

7、覺是一個目標。是菩薩的生命當中所要追求的目標。這個覺有自覺,內心的覺悟,跟覺他,就是你能夠有大悲心幫助別人也覺悟。第三個是覺行圓滿,前面的自覺是智慧,這裏的覺他是慈悲。我們悲智雙運,就叫做覺行圓滿。從經題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八大人覺,它的一個重點,就是在於啟發一個菩薩的智慧。簡單的講,本經的重點就是要我們在黑暗當中,我們本來是跟著感覺走的,一個心結,打開的智慧。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來善知取捨。覺悟這句話我們解釋一下,我們一個人的行為,是跟你的思想有關係的。你有這種思想,就會有這種行為,他有那種思想,他就有那種行為。在《金剛經》上說,“

8、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就是你內心中你是住在什麼樣的思想,你就會產生內心中不同的相貌。我們在剛開始沒有學習佛法之前,我們對生命的看法是認為生命是沒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