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572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主体需求日益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供应链环镜下的企业竞争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同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购是制造企业的利润之源、质量之本和效率之始,而供应商管理作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制造企业要想赢得供应链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将供应商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先进的供应商管理理念和方法。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链;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理念:(1)内外兼顾。(2)纵横联合
2、。(3)战略合作。(4)流畅的沟通,透明的信息。(5)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6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基于这个理念,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就是要正确合理的处理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把供应商看成供应链的一个部分,加快产品在整个链条中的流动速度,做到缩短供货周期,降低存货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交货速度,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一、尽管相对传统采购供应商管理理念在转变,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仍存在许多阻碍采购过程顺利进行和影响采购绩效的问题:1.供应商选择手段被动粗放,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当2.供应商管理不
3、专业、分不出层次和重点3.缺乏供应商绩效评估或评估不系统、不量化,手段简单粗放。4.供应商众多且供应链各成员间仍是简单的你输我赢的买卖关系,关系紧张5.供应链中不同企业间目标发生冲突和存在牛鞭效应造成供应链失调,运行效率低下。二、对策与方法1.供应商选择问题的对策(1)建立供应商资源。进行资源库的建立主要是完成供应商的调查工作,利用调查的供应信息来锁定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同时要时刻监督供应商的变化情况,观察潜在的供应商,不断补充优秀的供应商,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缺少供应源时,随机选取供应商的做法,降低了
4、供应风险,提高了采购效率。6(2)对供应商选择时进行全面的评价。除了对供应商进行产品的价格、合格率、准确交货的情况和专业情况进行考察评价外,还要关注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财务状况、设备稳定性、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调查与评价,特别要对供应商的业绩和诚信度进行量化评估。因为这其中某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供应的中断或供应失误的发生,只有全方位的评价才能降低这种风险。(3)要通过优胜劣汰把供应商的数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共同拟定产品开发计划,将采购计划与供应商的工作流程联系起来,加强信息共享,相互
5、进行技术和设计支持等。2.对于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及时的供应商绩效评价和有效激励(1)采取ABC分类管理方法按照价值-风险矩阵模型对产品分类,从上图可以看出,供应商的分类分级及关系管理是基于产品分类而实现的,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不同的供应商关系,对供应商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比如对于A类供应商,我们就可以和他成为长期的伙伴关系,关注于长期的共同发展,互相进步;而对于C类供应商我们可能侧重于在采购中如何让其保证质量、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和及时交货这些短期指标上。(2)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合适的激励机制6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起着监
6、督控制,保证供应商质量的作用;一方面是进行供应商激励或惩罚的依据。所以建立一个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关键。通过评价的结果,对供应商的不同表现就可以进行不同的反馈,对于那些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供应商,要对其进行警告或惩罚,并同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以相应的指导;而对于优秀的供应商,要给以一定的奖励以巩固其行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加大定单、更多的内部参与机会、更多的分享信息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共赢的好处。3.站在供应链的角度看待供应商的价值,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供应链合作关系是指供应商与制
7、造企业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即合作各方为了近期或远期的共同目标,以信任为基础,供需为纽带,以双赢(多赢)为目标,在一段较长时期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强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及时分享信息,及时沟通,做到利益共享,强调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最终用户满意水平,通过增加产品的价值来将“蛋糕”做大,达到“双赢”的效果可以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64.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做好供应链系统的组织关系协调,实现供应链管理流程
8、优化。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让供应商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程序和生产能力,使其能够清楚地知道企业所需材料的期限、质量和数量:(2)向供应商提供自己的经营计划、经营策略及与之相应的措施;使其明确企业的期望,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目标一致:(3)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共同的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