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5572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考试策略探究对考试设计和效度验证意义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试策略探究对考试设计和效度验证意义探析 摘要:考试策略研究主要针对受试对象在考试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的解题步骤和程序的研究。考试策略研究对考试设计和效度验证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考试策略的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了考试设计和效度验证的研究,并为后者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数据依据。关键词:考试策略研究;效度验证;考试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37-02考试效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出现转变,开始转向重视研究考试过程而非仅仅关注考试结果,考试策略研究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受试
2、者在考试过程中采取何种策略完成了语言测试,关键在于其是否按照考试设计者的意图完成了考试,并完全或者基本达到了考试设计所希望达到的语言测试的目的和要求,这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领域。考试策略研究已逐渐成为外语考试设计和效度验证的重要环节。一、考试策略研究综述7考试策略研究主要针对受试对象在考试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的解题步骤和程序的研究。通常认为考试策略的应用是弥补语言能力不足而进行的一种补偿行为(Canale&Swain,1980),也可看作是一种应用于考试场景下的一种学习策略(Cohen,1994)。可见考试策略的应用的出发点源于语
3、言能力的不足。有关语言能力的重要阐述之一是1980年应用语言学家Canale&Swain提出的“交际能力”,并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从而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学研究这门学科提供了最基本的目标、任务和研究对象。语言能力或交际能力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语法能力、语篇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这些表象的能力,还包括了语境的判断能力、语义的推理能力、概念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完整具体的意义构建、语篇理解和现实交际的能力。当受试者在上述语言能力的某个环节存在着不足,那么在考试情景下,尤其是高风险考试中,就倾向于通过考试策略的运用以完成考试。考试策略可分
4、为语言学习者策略、考试掌控策略和考试智慧策略(Cohen,2006)。语言学习者策略是指受试调动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试题的能力(Cohen,2006)。JeronS7Bruner(195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摈弃那些无效策略,即为一种问题解决策略。考试掌控策略通常与考试形式相关,受试者通过了解和适应考试形式和类型,主动采取策略以应对相应的考试特点。在听力考试环节采取预读试题选项,确定选项类别,然后重点听写等可归类于考试掌控策略的运用。考试智慧策略则是指受试者在做题过程中没有经历一定语言、心理和
5、认知加工过程(Cohen,2006),而是利用测试形式、特点或测试环境来取得高分的能力。(Millman,Bishop&Ebel,1965:707)这种策略脱离了语言认知过程,通常与受试者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等直接相关。例如听力测试选择出现频率最多的词,阅读测试选项中选择最长或者最不同的一个答案等等均属于考试智慧策略的应用。二、考试策略的运用对考试的影响7上世纪80年代以前,考试研究多集中于考试智慧策略研究。经过深入地研究发现,考试智慧策略主要受考试者和受试者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考试者在试题题型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许多题项无需借助语言能
6、力和认知思维即可通过猜测和比较选出正确答案,从而为考试智慧策略的使用提供了机会。例如听力测试中,考试要点设计为考试材料中重复出现的重点词汇。另一方面考试智慧策略的频繁应用经常出现在选择题类的考试中。具体表现为题目选择各项正确答案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如选项过长或在意义、词类别等方面完全区别于其他错误选项,从而使受试者通过简单猜测对比即可锁定目标选项。这类考试漏洞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效度。因为受试者个体的不同等因素都导致智慧策略的使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所引发的考试结果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偏离了考试检测受试者语言
7、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技能的本质目的。考试学习策略和考试掌控策略这两类与考试智慧策略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两者均需要动用语言能力,而后者基本不需要借助语言能力。考试掌控策略和考试智慧策略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均需要结合测试特点来答题,均动用猜测、推理等答题手段,但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符合知识逻辑的相对合理的猜测,而后者可视为利用考试设计存在的漏洞进行符合行为逻辑的推断。研究表明,在课堂上教授考试学习策略和考试掌控策略的应用对提高考成绩有明显的作用(Cohen,Weaver&Li,1996;Li&Liu,2008;Thompson&
8、Rubin,1996)。另外,研究也证明高水平的受试者在某些考试的策略的使用上明显高于低水平的受试者,另外其使用的考试策略的种类相对也较多,而且对自己考试过程、考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