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ID:5962582

大小:191.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1-13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_第1页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_第2页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_第3页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_第4页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报告人:蒋磊目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几乎遍布全国,随着对大豆功能性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大豆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我国在80年代以后,逐渐重视起大豆深加工。大豆深加工高新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大豆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对高低温豆粕连续提取大豆蛋白、大豆核酸、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和大豆异黄酮等大豆深加工项目已成为众多企业看好的高新科技项目,倍受企业青睐。其中,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非营养成分,是目前大豆中最引人注目的一

2、种功能成分。它不但附加值高,且不影响其它功能物质的提取,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有限,是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类生物类黄酮,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大豆异黄酮主要是指以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化合物。迄今已从大豆中分离出9种异黄酮糖苷和3种相应的糖苷配基(即游离异黄酮,也称苷元)[1]。葡萄糖苷配基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大豆中,主要有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大豆黄素,这三种异黄酮在大豆籽粒中含量甚少,约占异黄酮含量的2%~3%。大豆籽粒中有97%~98%的异黄酮是以葡萄糖苷和结合型糖苷的

3、形式存在。葡萄糖苷型包括染料木苷、大豆苷、黄豆苷;结合型糖苷包括乙酰型和丙二酰型葡萄糖苷共6种[2]。大豆异黄酮在美国市场上被称为“大豆奇迹”。当前美国的药学、医学、食品、营养学等方面的专家已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即每天服用30~60mg大豆异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能有效地消除妇女更年期的不适症,并能减少某些癌症的发生机会[4]。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5-8]:大豆异黄酮具有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降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生理功能。大豆及大豆食品中的大豆异黄酮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人体一般不能直接吸收糖苷形式的异黄酮,须在人体小肠内通过葡

4、萄糖苷酶水解后才能吸收。据研究表明:人体对异黄酮苷元有更高的吸收率,在血浆中异黄酮苷元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浓度,并且大豆异黄酮苷元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性,以上表明异黄酮苷元比其糖苷形式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9-10]。所以通过水解的方法获得富含异黄酮苷元的异黄酮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解大豆异黄酮主要有酸水解,酶水解,微生物水解等方法。由于酶水解成本比较高,微生物水解难以进行控制而且周期较长,而酸水解不仅工艺简单,操作步骤少,利于控制,并且水解与前几种方法相比水解率较高,故选用此方法进行研究。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2.1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至今分为四个阶

5、段:第一阶段:对大豆异黄酮的报道起始于1931年,Walz用甲醇从豆奶中首先提取出5,7,4—三羟基异黄酮—7—葡萄糖苷,并发现它能被酸水解成一分子的染料木黄酮和一分子葡萄糖。第二阶段:随着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它的看法大大改变,因此使大豆异黄酮的分离鉴定成为新一轮的热点。第三阶段:1995年以后,研究者的目光更多的转向了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及其糖苷的水解。第四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也进入了新时期。通过生物工程方法,鉴定了在大豆子株生长过程中合成异黄酮的主要酶,并对其进行了分离。2.2药理学及药效学研究概况据流行病

6、学、免疫学、动物体内外试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防骨质疏松、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止脂质过氧化、预防糖尿病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毒理学试验证明大豆异黄酮无毒副作用,1999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将大豆列为能够真正降低患心脏病危险的少数食品之一。因此,富含异黄酮的功能食品,这对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试验方法准确称取0.100g大豆异黄酮粗提物样品,用5mL乙醇(95%)溶解,然后用盐酸溶液定容到10mL于一定温度的水浴中密闭震荡,摇匀,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稀释到一定倍数后上高效液相色谱

7、测量。3.1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溶解后的大豆异黄酮样品注入反相化学键合体系,按成分化学性质的不同,从柱中先后流出,经紫外检测器检测,通过与标准品对照进行定量、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HypersilODS2(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30:8:62)检测波长:254nm;流速:1.2mL/min;进样量:5μL;柱温为室温;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此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良好。在大豆苷元浓度为0.01-0.1mg/mL范围取5个浓度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量;标准曲线为y=149.62x

8、-0.6547;R2=0.9998,平均回收率95.78%;确定大豆苷元在此浓度范围内有线形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