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

ID:5951802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的新内涵:1.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实际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课程观念呈现出从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向。2.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3.强调师生的经验、教材、环境等因素整合的广阔的课程资源新视野。4.从只关注显性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并重。多元智能: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存在智能。我国古代的课程:先秦→汉唐→宋明清初1.先秦课程:(1)商代:祭祀、军事、乐舞、文字2)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儒、道、法、墨各家“百家争鸣”儒家私学的成为先秦课程的

2、主导:孔子2.汉唐课程:(1)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六经》课程(2)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私学盛行。颜之推:儒、释、道博闻兼综,应世经务。设置《五经》、百家群书、杂艺以及农事等。(3)隋唐:国家统一,经济繁荣,重振儒术。儒家经学的新发展。这种课程模式与科举相结合,制约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学校课程的发展。3.宋明清初的课程(1)宋明时期:理学①理学——儒学的新发展,更具有思辩哲理色彩②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读书穷理”③《四书》课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明末清初:西学东渐①提倡“理欲皆自然”的自然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3、②反对空疏的“理学”,提倡经世致用的“实用”③实用课程: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工农业生产的课程,课程分科设置。西方现代社会的课程:1.20世纪前半叶的课程:(1)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2)20世纪初至30年代世界性的课程改造运动—西方现代学校课程体系形成(3)德国的合科教学和美国的广域课程或核心课程2.20世纪后半叶的课程改革:(1)学问中心课程(2)人本主义课程。经验自然主义:相关背景:“进步主义教育”“儿童中心主义”,(1)儿童的经验是变化和有生命力的(2)反对为儿童提供按照学科逻辑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成人化的课程3)教学过程是儿童做的过程:主动作业(4)教师和

4、学生是平等的经验主体永恒主义:1、永恒主义的思想基础(1)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引出人性的共同要素(2)社会秩序的稳定依赖于以永恒的真、善、美原则为基础的理性文化,而非科学和技术2、永恒主义课程于教学观的基本观点(1)“复古式”的课程原则观:永恒课程应由永恒学科构成——赫钦斯(2)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理想的教育是用于发展理智的教育。教学方式方面:不容许放纵儿童、反对“适应论”要素主义:背景: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1、要素主义的思想基础(1)社会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理想的实现(2)教育:传递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文化价值标准与

5、文化的基本要素2、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观的基本观点(1)“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2)确立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术理性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3)20世纪60年代后,提高了“新三艺”(外语、数学、科学)的学术标准,高难度的课程有利于提高智力水平4)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科的内在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5)教师权威主义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理论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认知问题上,提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

6、根据这样一种知识的哲学观,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建构主义的核心特征:积极的、建构性的、累积性的、目标定向性的、诊断性的和反思性的学习。传统课堂:课堂的展示由部分到整体,重点为基本技能;严格遵循固定的课堂;课堂活动主要依赖于教科书和参考书;学生被认为是“空罐子”,教师可以往里面输信息,学习基于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是权威,用说教的方法传递指令性的信息;教师寻求正确的答案,来证实学生的学习,已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评价与教学分离,通过测试和考试来评价;知识是静止不动的;学生主要是单独学习。建构主义课堂:课堂展示从整体到部分

7、,强调大课堂概念;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追求和兴趣,强调对课堂的拓展,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活动主要依赖于第一手的资料来源和可操作的材料;学生被认为是思考者、创造者、建构者,能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验证,并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以构建自己的知识;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帮助他们将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整合或重组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因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观察、发现、思考、归纳、总结,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学生学习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观察学习状态中的学生,以及

8、学生的作品、观点、行为表现和测试成绩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