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

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

ID:59433004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2

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_第1页
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_第2页
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_第3页
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监利实验高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监利实验高中导学案年级:高三学科:历史课型:一轮复习模块:必修三章节:第一单元第三课课题:宋明理学编写:胡孝唐审核:高三历史备课组班级:小组:姓名:【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①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②程朱理学③陆王心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和代表人物,能列举其主要思想主张和成就,能比较不同派别的异同点,能正确看待和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3、过程与方法:复习教材,整合基础

2、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探究相关重难点问题,提高获取信息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完成相关检测题。【基础知识梳理】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________、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________”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________、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程朱理学1.二程的思想主张:①宇宙观:________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3、②伦理观:把天理和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③认识论:提出“________”,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2.朱熹的思想主张:①宇宙观:理之源在于________,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________。②伦理观:强调“存天理,灭________”。【解读】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________之善,而不是求________之真。3.地位影响(1)地位:成为________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2)影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扼杀了

4、________;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背景(1)明中期后,________日益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挽救统治。2.思想主张(1)南宋陆九渊:①宇宙观:“____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伦理观:将人心与________联系起来。③认识论:穷理不必________,只需________就可得到天理。(2)明朝王阳明:①宇宙观:宣扬“________”“心外无理”。②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③认识论:提出“_____

5、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地位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核心问题探究】宋明理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探究一、宋明理学的内容材料一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拈出来的。——程颢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程颐据材料概括二程对理学建立的理论贡献。材料二.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朱子语类》据材料二,就“天理”与儒家道德伦理的关

6、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朱熹认为要“格物”应该怎样做?材料三.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象山先生全集》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据材料三,在贯通明理的途径上,陆九渊是如何认识的?材料三中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指什么?如何获得“良知”?探究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材料一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7、。“——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探究三宋明理学的特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一朱熹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家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

8、而言,他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