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

ID:59396891

大小:793.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9-20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历史背景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明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尊崇儒学,倡导孝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交通发展,信息传递进步——为医学经验积累和传播,医学理论深化创造有利条件;世代业医——医学专门化(《霉疮秘录》);创新是明代医学发展的主流——《温疫论》、《本草纲目》——天花的认识和人痘接种术的发展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16世纪下半叶)的种痘法,又称鼻吹种痘法。一般分为两种:旱苗法,即取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被种痘者鼻腔中;水苗法

2、,即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加入人奶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被种痘者之鼻中。明代之医学流派滋阴派王履、戴思恭温补派薛己、张介宾、赵献可温病派吴有性外伤科的成就这时期,外科及创伤科有新进展;医家们主张治疗外伤疾病应内、外兼顾;外科手术方面如止痛、消毒及止血的技术也提高了。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较突出地表现当时的成就。梅毒性病典型的梅毒病大约在15世纪或稍前从外国经广东传入中国。明代梅毒病泛滥,医家陈可成撰《霉疮秘录》是较早的梅毒专书。书内记载梅毒不同病期症状,提出了用丹砂、雄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录。此外还论及预防梅毒的方法。针灸明代针灸继续有所发展,公元1443年

3、明政府特定专人仿照宋代的式样,另行铸造针灸铜人。这时期出现了不少针灸著作。反映此期成就者,有高武及杨继洲。针灸铜人(明代)乐氏祖传药物学及方剂学的发展中国本草学出现了一部具世界学术地位的专著,就是李时珍编辑的《本草纲目》。这时期在方剂学发展方面,对方剂的组成、药理、功效及用法都有所提高。有关的专书也明显增多。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就是产生于明代。明代医学发展特点,展示出医学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的性质,它的特色是依靠长期经验积累和专门化的过程显示出来的。它受着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强烈影响,但通过对经典中医学理论思维结构的深化,通过对临床经验新的概括,不断创新,明代医学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

4、。薛己一、生平和著作薛己(约1488-1558),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父薛铠以儿科及外科见长。南京太医院院使。薛己的著作极为丰富,包括内、外、妇、儿、针灸、口齿、眼、正骨各科及本草等,后人将其所著之书与其评注之书汇编成一部,名曰《薛氏医案》。薛氏医案薛己本人著作——《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过秦新录》《正体类要》薛己校注之书——其父薛铠的《保婴撮要》、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沦》、王纶的《明医杂著》、倪维德的《原机启微》。其他——滑寿的《十四经发挥》、杜本的《敖氏

5、伤寒金镜录》、陶华的《痈疽神秘验方》、徐用诚的《本草发挥》等。《内科摘要》2卷,刊于1529年,是我国第一次以“内科”命名这一学科者。薛氏重视脾胃与肾命,主张人以脾胃为本,注重脾胃虚损证,重视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注重温补。临证多用甘温益中、补土培元等法。全书以医案为线索,共载病案21类,209例,是一部理、法、方、药结合较好的内科医案。兼通内、外、妇、儿、眼、口齿。《口齿类要》我国历代的口腔医学著作,虽达数十种之多,但其大部分已遗失,现存最早的以口齿病证为主兼及五官疾病的医著,是明代薜己的《口齿类要》。一卷。全书共分12门,以辨证论治原则记述口、齿、唇、舌、喉等科,包括茧唇、口疮、齿痛、

6、口舌肿痛、喉痹、喉痛、骨鲠、误吞水蛭、诸虫入耳、蛇入七窍、虫咬伤等病证的病因、证候和治疗。多数病证附有验案。卷末列处方69首。本书对研究我国早期口腔病医学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在治疗方面多介绍内服药物辨证施治。二、学术理论治病求本重视脾胃阐发肾命(一)治病求本1、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求疾病之本凡医生治病,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洁古张先生云:“五脏子母虚实,鬼邪微正,君不达其旨意,不易得而入焉。”徐用诚先生云:“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必求于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水能胜火,则肾之受邪必传于心,故先治其肾,逐其邪也。——《

7、明医杂著》注(一)治病求本1、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求疾病之本在临床上,要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看待,五脏之中,任何一脏的病变,除与本身有关,还存在着他脏对其的影响,脏腑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子母相生的多种关系,再加上邪气与正气的交争,更应加以辨析。认为“痛无补法”并非尽然,如腹痛而见面色黄中带青,左关弦长,右关弦紧,为土衰木旺,用益气汤加半夏、木香。(一)治病求本2、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内经》——有胃则生,无胃则死《脾胃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