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92945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9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教学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教学研究【摘要】基于校企合作教学进行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创新教育、教学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师资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开展课改、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关键词】创新能力;校企合作;高职学生一、引言创新对于民族和企业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1]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教学是以培养
2、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培养目标是造就有学识、能做事、善为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基于校企合作教学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实施,导致了学生严重的思维标准化。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升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考试。“千锤百炼”之后,其所有的灵感、悟性被消磨殆尽,自主创新步履艰难。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来看,目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呈现出以下情况:1.学生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缺乏
3、创新的兴趣,缺乏创新的毅力,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有一定的创新知识素养,创新实践较多,创新成果很少,例如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坚持下去的少;学生科技成果突出的多,长期研究的少;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高水平的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较弱等影响创新能力的问题较为突出。2.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诸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因素的培养。主要原因:其一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重视,还存在以讲授知识的多寡来衡量教学内容的传统观念,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其二是一些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较弱,缺乏对本专业发展
4、状况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进行跟踪调查的主动性,在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信息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实践项目课题少,缺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载体。3.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陈III,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学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忽视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战略的变化,应岗位暂时的需要而随意调整各课程的比例,单方面组织课程体系建设。4.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现行的高职教学过程中,普遍实行以教材为中心的“照本宣科”教学,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上,实验课则是限制在实验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进行。封闭的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课外延伸,所学知识
5、不能充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学内容与社会活动缺乏联系,学生不能通过学习与实践整合知识,终而导致“知识无活力化”,并致使学生缺乏联想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制约。三、校企合作教学开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1.以创新教育为引导,注重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很可能萎缩以至消失掉。[3]然而,仅依靠教学过程是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的,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兴趣、意识和热情的培养,拓展创新能力培养途
6、径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开展创新教育,可以丰富其社会实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2.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验室和创新基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实验室、实训基地既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又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懂管理、会经营,兼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需要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教学实验室。首先,企业人员可带着研究项目进入实验室,解决企业具体项目的科研问题;其次,教学实
7、验室为大学生提供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大学生们能尽早参与创新活动,高校还能及时建立大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研究的更制度和机制;第三,通过不断改革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管理方式,教学实验室也能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共享程度。校企创新基地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可以极大地锻炼他们的综合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校企共建创新基地,把学生的培养纳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氛围及环境中,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在基地进行创造发明活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环节,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可以认知社会、体验到生活的艰辛
8、,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他们将来择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做到真正的零适应期。1.校企教师双向流动,培养高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