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

ID:593425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_第1页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_第2页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_第3页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_第4页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探析  [摘要]通过对带式输送机的托辊传统选型计算,输送带挠度的分析,探讨托辊间距的合理布置对设备投资及能耗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关键词: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分级中图分类号:TD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上用量最大、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常规设计的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重量约占整机重量的30%~40%,占整机价格的25%。因此,如果能对胶带机托辊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可减少投资、营运及维护费用,节约能源,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托辊间距确定方法1.1根据选型手册选取传统托辊间距通常是根据两托辊间的输送带下垂度(1%)确定。我国目前采取的DTⅡ型

2、带式输送机规定的托辊间距为:当物料松散密度γ≤1600kg/m3时,承载托辊间距取1200mm。当物料松散密度γ>1600kg/m3时,承载托辊间距取1000mm。6回程托辊间距一般取3000mm。1.2根据张力确定间距根据计算,确定出输送机承载段和空载段的最小张力值,由公式即可计算出承载段和回程段托辊间距的理论最大值。承载段间距(1)回程段间距(2)式中:Famin—承载段输送带最小张力,N;Fbmn—回程段输送带最小张力,N;qb—单位长度输送带质量,kg/m;qg—单位长度物料质量,kg/m;β—输送机倾角,(°)。以上两种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按照胶带的最小张力确定托辊间距的,在整机长

3、度上是采取了统一的托辊间距。这样虽然可以简化设计和制造工艺,但没有考虑到胶带张力变化对托辊间距的影响。对于短距离的带式输送机影响不大,但对于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则会增加托辊数量,造成设备造价较高,运行阻力、能耗、维护费用等会相应增加,因此可以将其优化。托辊间距的合理设计6带式输送机在整个运输长度上,输送带的张力是连续变化的。合理的托辊间距应在满足托辊承载能力及寿命的基础上,保证输送带的垂度的条件下,来确定托辊间距。在设计时,托辊间距应同时满足2个条件:(1)托辊承载能力及寿命要求;(2)输送带的下垂度要求。2.1根据托辊承载能力及寿命确定托辊间距托辊的承载能力及寿命取决于物料的特性、单位长度输

4、送带及物料的质量,托辊间距、带速、辊径、轴承和运行工况等因素,可由其动载和静载分别计算如下:(1)承载托辊间距按静载计算(3)按动载计算(4)式中:[P0]—承载托辊的辊子额定承载能力,N;承载托辊间距取式(3)、(4)计算出的较小值,即可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并保证托辊的使用寿命不小于30000小时。回程托辊间距按静载计算(5)按动载计算6(6)回程托辊间距取式(5)、(6)计算出的较小值,即可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并保证托辊的使用寿命不小于30000小时。2.2根据输送带下垂度确定托辊间距输送带下垂度取决于托辊间距、胶带自身张力、单位长度载荷等因素,一般要求输送带下垂度为不大于1%:承载段

5、托辊间距(7)回程段托辊间距(8)式中:F—该处输送带张力,N;—输送带下垂度,一般取k=0.01。由式(7)、(8)可知,在载荷及垂度一定的情况下,托辊间距取决于该处胶带张力的大小。为满足下垂度要求,张力较小段采用较小的托辊间距,张力较大区段可采用较大的托辊间距,可采用托辊间距分级的做法,这样可以大量减少托辊的使用量。托辊间距的分级一台给定的带式输送机由于各处的张力与载荷各不相同,允许的托辊间距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各点的具体张力和载荷情况,布置不等间距的托辊。6以一条长为2000m,输送量2000t/h倾角16°带宽1200mm带速3.15m/s的胶带机为例:物料单位长度质量为176kg/

6、m;单位输送带质量为45.2kg/m。托辊直径为133mm,托辊转速为452r/min。计算的前提条件是:允许垂度为1%,轴承寿命为20000h。轴承寿命允许的托辊间距为:206轴承为2.1m;305轴承为2.4m,306轴承为2.9m。托辊分级处理后的结果如下表:结论通过对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的合理确定及优化布置,可大大减少托辊用量,其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托辊成本约占输送机成本的30%,如果托辊数量减少一半,成本约降低15%。因此将会大幅度减少投资。托辊数量的减少,使输送机运行阻力降低,功率能耗减小,节约电能。由于输送机托辊用量大,切易出现故障,托辊数量的减少可减少维护工作量和费用。延长输

7、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输送带跑偏率,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参考文献:6[1]机械工业部北京运输机械研究所。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2]宋伟刚。散装物料带式输送机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3]于学谦。矿山运输机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4]张东升,张礼才,毛君。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8(12)。[5]王旭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