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

ID:59250932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08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_第1页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_第2页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_第3页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_第4页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门治验录》之女科证治:郑绍先从心论治妇科病四法全国著名老中医郑绍先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郑老积五十余载临床经验,尤擅长妇科,认为妇女以血用事,但因经、孕、胎、产的关系,往往阴血暗耗,心失血养,心火偏亢,从而总结出从心论治妇科病的四则经验,兹介绍如下。1 交济心肾法昔贤云:“阳本于阴,心本于肾”。心居上焦,肾居下焦,在正常情况下,心阳宜下交于肾阴,肾阴宜上济于心阳,阴阳彼此协调‘郑老认为女子胞络是联结心、肾的纽带。“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评热病论》)“胞脉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冲为“血海”,冲脉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起于胞中。妇

2、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心主血,心阴暗耗,心火偏亢,易伤及肾气,引动肾火,扰动血悔。所以,心肾不交则胞络之血无所归。郑老用交济心肾法,调节心肾阴阳的升降,通过宁心安神,使经血下行,胞脉流畅,通过清心降火,使胞脉宁静,行归藏之功。例1:王XX,17岁,1991年8月26日初诊。月经淋漓不净近月,时多时少,多则如崩,夹有小血块,色深红,稠粘,面色恍白,面部浮肿,夜寐不宁,头晕,大便干结,腰痰。月经14岁初潮,常1月1行或3周1行,行则量多如冲,10~14天方净。B超示子宫未见异常。血红蛋白70g/L。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西医诊断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辨证为心肾失交,冲任

3、失调。治拟交济心肾,调摄冲任。以《女科证治约旨》清心莲子饮合《证治准绳》先期汤化裁调治。处方:川黄连3g,黄芬、获神、白芍、莲子心各10g,生地炭、炙龟版、生龙齿(先煎)各12g,丹皮5g,黑山栀、制香附各9g,茜草、当归炭各6g。 5剂。8月31日二诊:经行量已大减,颜面浮肿亦退,但觉神疲难寐,原方加远志、五味子。崩漏止,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余症消失,血红蛋白为110g/L。随访至今未见反复。按:青春期女子,生殖器官尚未成熟,肾气盛而未充,每因心阴不足,心火偏亢,引动肾火,扰动血海,迫血妄行。方中以莲子交水火而媾心肾,安宁上下君相火邪,川黄连、黄芩、黑栀子

4、清热除烦,止血,心火不亢则血脉自无沸溢之患;白芍佐生地、龟版宁心涵濡心液,益肾滋育肾阴;茜草、丹皮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滞,当归炭善收涩止血;香附疏肝调气,通行十二经脉,调和龟、芍之滞,芩、连之寒,使血脉得安而行运如常;远志、茯神配生地、五味子交补心肾;生龙齿收敛浮越之气以镇心益肾。药证合拍而获良效。2 清心泻肝法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且均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都依赖肝血的充养,而胞络之系上通于心。郑老认为,正因这些生理特点,妇女最易伤血,“血常不足,气常有余”,其次表现为善怀而多郁,多见肝气不舒之症。此外阴血暗耗,心失血养,肝失血涵,心火偏旺

5、,肝火偏亢,心为肝之子,子病累及母,心肝二火最易交炽为病,扰乱神明。所以在临床中,郑老非常注重心肝两脏在调节妇女精神神志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对肝火旺者,必兼清心火。例2:徐XX,48岁,1991年10月22日初诊。患者绝经2年,病起1年,烘热汗出,每天10余次,以上半身为主,伴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失眠,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频繁发作,心律齐,心率195次/分,无放射性疼痛,舌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①更年期综合征。②阵发性心动过速。辨证为心肝火旺,心神不宁。治拟清心平肝、镇静安神。处方:川黄连3g,丹皮5g,麦冬9g,炒白芍、白薇、山栀子、川牛膝、当归各10g,生地12g,

6、灯芯草、甘草各2g。 7剂。10月29日二诊:心烦、烘热汗出减,原方加柴胡、夏枯草继进14剂,烘热汗出白天已除,夜间偶见,仍以原方继进了剂,诸症悉除。按:本例更年期综合征,根据症候表现,辨证为心肝火旺,治当清心泻肝、养血清热、镇静安神。方中黄连、山栀子、灯芯草入心泻心、镇肝凉血,麦冬清心养阴、泻热除烦。夏枯草、柴胡解厥阴之郁火,使清气上升。白薇、丹皮退虚热。生地、当归、白芍养血和营,补肝敛阴。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使水火相济,阴血充而上炎之火得除。3 镇心和脾法心主血、脾主气,心藏神,脾主思。心脾二脏有相互资生的作用。郑老认为女子属阴,以血为本,经血之源在于心脾。前人云:

7、“胞脉上系于心”、“冲脉起于胞中,隶属阳明”。妇人谷气盛则血海满而经候期准、胎孕正常。思虑过度,心脾两伤,则心火炽盛,旺于血脉之中。若脾运失司,水谷精微不化,泛滥为湿,或散越于肌肤之间,或泛滥于肠胃之间,脾湿进而与心火交炽,炼液成痰,可上蒙清窍。治当取镇坠心火,补养脾胃之法。补脾即可养心。例3:张XX,36岁,1991年11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一向先期,经色红,经期小腹隐痛,末次月经10月12日,每届经前3~4天,即见烦躁不安,甚至不悲而泣,不能自控,便溏日4次,无粘液,饮食欠佳,面色无华,下肢浮肿,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