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

ID:36525255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1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_第1页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_第2页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_第3页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_第4页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医案《吴门治验录》学术价值浅析作者:杨继兵,夏晨,董月,刘娟,周姝含【摘要】  目的分析清代江苏如皋医家顾晓澜所著《吴门治验录》医案从而总结其学术成就与思想。方法从顾晓澜修学成长、医技医德、口碑声望在当时的流传,更通过其集数十载医疗临证心得之《吴门治验录》所载医案,探索其临证思路;分析其理、法、方、药之运用经验。结果顾晓澜医技医德双馨,从顾晓澜其诸多医案中可看出其融会贯通歧黄经典,专内科而旁通诸科;察病脉证互参,审证求因;治法求圆机活法,随证灵变;验案灵巧别致分析深入浅出。结论顾晓澜所著《吴门治验录》体现了清

2、代中叶苏南社会医疗实践水平的一个缩影。其治学态度上辨证论治思想严格贯穿始终,学术上尊古而更重创新,善于推陈出新;重视诊断上脉证互参,审证求因;治法上讲求机圆法活,随证灵变;学术价值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可作为当代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后人发扬继承古人中医学术精髓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词】清代医家;顾金寿;学术思想;吴门治验录;医案  顾金寿,11字晓澜,清代道光年间医家,江苏如皋白蒲人,《吴门治验录》系其重要医案,因清末及民国战乱至该书几尽失传,仅寥寥数本(上海千顷堂书局刊印本)保存在数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好在家乡有志者几度寻

3、访终得以摄影全本,故余得以饱览,深为其医技医德所感动,更叹其重要学术价值因多种原因未得以发掘研究,今仅以个人粗浅认识写出体会一二如下,一方面以此表达对家乡先贤孜孜不倦追求歧黄医术,成就高尚医德医技之敬仰之情;一方面权作抛砖引玉,供有志于为歧黄事业发扬光大,为家乡父老卫生健康造福之同道参考。  1由儒而医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德术俱丰11  晓澜先生自幼聪颖,其读书少暇即好,旁览技艺诸集,而与岐黄家玄尤为笃嗜。初业儒,屡秋试不中,年四十卒以明经秉铎而归,遂乃绝意功名,潜心医学,凡灵素越人以下诸书,无不精心熟玩,得其深

4、意。每遇宿学名师,不惜虚怀就正,求其脉理之精微。十余年中,孜孜不倦,每遇一证,必留意精思,寝食俱废,方定卒起沉疴,临证多验,颇负医名。晓澜先生偶游吴门,亦以医事为吴人攀留,竟乐此不彼。十数年来,无论老幼贫富,皆以苍生性命为己任,活人无数,其慨然免费施药者亦无数,其中与弟子金丙月交往的故事更是传为医德美谈,说其为大医精诚而不为过。凡此种种,竟引诸多有志青年习医于其,先生诊余即与门弟子讨论临证之得失,阐其医理思路。其诸多诊疗验案亦为门弟子所录整理。公元1822年门弟子录其方案成集为《吴门治验录》,付梓以飨后来者。尽管

5、说该书是晓澜先生之数十年行医之个人经验总结,但更由于他的谦逊好学,博采众长,无门户之见,其医案也可以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医疗实践水平的一个缩影。其所思与所验具忠实记录,治学严谨之态度跃然纸上。  2专内科而旁通诸科,验案灵巧别致,深入浅出  掩卷而论,晓澜先生之《吴门治验录》四卷,102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妇科次之,耳、鼻、咽喉、目又次之,时病仅春温、湿温三数例;可知先生之造诣所在,内科专治,而旁涉他科,其实临床各科医理相通,他的治例,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基本上都切合实用,说理深入浅出,易懂可学,此书实用价值刊出后

6、即得到承认,不仅业医精者作为临证实录经验参考,初学者更是趋之若骛作为教材范本。清人陆定圃的《冷庐医话》推荐了三部名著,其中先生之《吴门治验录》以“灵巧”当选,足见其医案之临床价值。陆定圃称其书为“灵巧”,其涵义有两种:一指医案的理、法、方、药,俱有灵机和巧思;二指其书卷帙不多,仅四卷102案,比《续名医类案》及《临症指南医案》更精炼。正如同时代的潘奕隽序语所冀:“虽然方之经验可凭,病之百出无定,书之所及有限,心之所逮无穷。吾愿晓澜屡刻不一,刻以广惠医林,且望读是编者,心知其意,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将所谓小用则小效

7、,大用则大效,无所不用则无所不效者,其有功于世,岂有涯哉?”。  3融会贯通歧黄经典,说理探本溯源,言之有据11  先生医术之精湛,应得益于其一生勤学好问,医著之钻研弥广,可谓博古通今,融会贯通歧黄经典,如常引用古医经及各家学说于医案及按语中者,据初步约计:引《内经》观点15出,引医圣张仲景《伤寒》《金匮》观点14出,引李东垣观点12出,朱丹溪观点12出,引张景岳观点11出,刘完素观点8出,薛立斋观点8出,缪仲醇观点6出,喻嘉言观点6出,李士材观点3出。几乎案案引经据典,足见其融会贯通歧黄经典,言之有据。  如卷

8、一王砚香便血案中,通过分析患者便血病程中的症候特点,与前医之病机分析相差无几,得出病机为“肺胃之气下陷与阴,不能升举”的结论。引内经观点“阴虚而阳凑之”作为辨治理论指导,仿东垣先生升阳法拟方用药。以人参一钱;炙黄芪一钱五分;制于术一钱五分;归身炒黑,一钱五分;炙升麻三分;陈白皮七分;白芍炒,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地榆炭三钱;槐米炭三钱;荷叶灰三钱。  药后血止食进,面浮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