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

ID:58980724

大小:868.00 KB

页数:125页

时间:2020-09-27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矣乎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信。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中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有人气愤不过,便在对联两句后,各加上一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反,大家无不拍手称快。请问,加了哪两个虚词?课堂导入文言虚词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018届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学习要点文言虚词·知识梳理范例解析·方法归纳变式巩固·课堂小结010203文言虚词【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分类】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注意】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

2、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知识梳理1·明确概念知识梳理2·考点解读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①“常见虚词”共18个、复音虚词、兼词。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2、考查方式:近5年全国卷未考察选择题比较异同。以翻译题为主,难度相对较低。【攻略】——>学会辨别语境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欤?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

3、:“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之文言虚词有什么特点?以“之”为例,依据以下语段,小组合作完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一、使用频率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二、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

4、好几类词。三、语法功能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知识梳理3·虚词特点范例解析·方法归纳范例解析1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方法归纳1:语境分析法巩固训练1 ——语境分析法③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④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范例解析2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何以战

5、(《左传•曹刿论战》)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多数特殊句式也有标志性虚词。方法归纳2:标志识别法巩固训练2 ——标志识别法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范例解析3①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②其真无马耶?(《马说》)③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⑤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方法归纳3:句位分析法巩固训练3 ——句位分析法(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015天津)(2)其皆出于此乎?(201

6、4山东)(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4浙江)(4)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014天津)范例解析4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方法归纳4:语法切入法巩固训练4 ——语法切入法(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2)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范例解析5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②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韩愈《马说》)方法归纳5:语气界定法法巩固训练5 ——语气界定法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范例解析6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方法归纳6:对称分析法巩固训练6 ——对称分析法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1】【2015湖南】将文言虚词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