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39847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5
《变异数分析的认识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變異數分析的認識與應用1.分合之間 用直交表來作實驗,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減少實驗次數,其奧妙之處全在於妥善地使用了"合"字訣,將各種因子的影響都擠壓在同一個樣本上,若說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理也可應用在實驗計劃(D.O.E)上,那麼,直交表只能解決"分久必合"的問題,而實驗之後的數據如何能夠"合久必分"再還原成各因子本來的面目?這個時候就要靠"分"字訣的變異數分析法(AnalysisofVariance簡稱ANOVA)了。<版權所有.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2.剪得斷,理不亂 要將合在一起的東西分開不難,難的是如何分得恰
2、到好處,分開之後脈絡更加分明,頭緒更加清楚,這才是重點,也才是"分"字訣的精髓所在。 ANOVA為何能掌握此一精髓呢?其根本原因在於ANOVA是奠基在經得起搖撼的偏差平方和的理論基礎上。長久以來,統計學家就證實了當一元配置時:ST=SA+SeST:總偏差平方和SA:A因子各水準之偏差平方和Se:誤差平方和這種統計理論甚至可以圖1表示。 透過圖1的幫助我們可更容易明白,當任何一組數據在未被分解之前,其ST就已經存在了,故分解之目的主要就是希望能看出到底ST主要是由SA造成的?還是由Se造成的? 如果ST主要是由SA造成的,那麼基
3、本上我們可以認為:A因子對最後結果有相當大的影響,反之,A因子對結果的影響則不顯著了。<版權所有.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 3.變異數分析的基本想法 以上這種邏輯雖然是ANOVA的基礎,但是卻並非ANOVA的全貌,若回到偏差平方和的原點我們可以得知若樣本(n)愈多,S一定會水漲船高,因此,若只從SA或Se來判斷A因子是否顯著,而不問樣本大小(n)之影響,則有失其公允性,統計學家為了讓人們能心服口服,因此,又導出不偏變異數的理論,其公式如下:VA=SA/ΦAVA:A因子的不偏變異數(所謂不偏變異數,就是指不受到樣本大小影響之變異數)S
4、A:A因子之偏差平方和ΦA:A因子之自由度(通常是A因子的水準數減1)同理:Ve=Se/Φe由於VA及Ve都分別過濾掉了呼朋引伴"n"的膨漲效應,因此,可以作出更公平的比較。此一比較可表示如下:FA=VA/Ve以上之FA愈大就表示A因子影響愈顯著,若我們設定冒險率(通常取5%或1%),那麼查F分配表就可以獲得F0值,只要FA大於F0那就表示A因子對結果有顯著影響。以上這種推理過程就是ANOVA的基本想法。<版權所有.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 4.變異數分析的步驟 以上變異數分析,將原始實驗數據逐步分解的過程,可以圖示如下:步驟一:透
5、過數據構造模型將總偏差平方和分解成各因子之偏差平方和(實例如表1)ST=SA+SB+SC+......+Se表1步驟二:將偏差平方和(Si)修正還原成不偏變異數(Vi)VA=SA/ΦAVB=SB/ΦB : :Ve=Se/Φe步驟三:進行變異數檢定(F檢定)FA=VA/VeFB=VB/Ve步驟四:找出顯著因子若FA>F0(0.05)則FA為"顯著因子"(*)FA>F0(0.01)則FA為"極顯著因子"(**)<版權所有.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 5.變異數分析表 上述之變異數分析的步驟,其實也就是電腦程式的流程圖,因此近幾年來有許多統
6、計程式集(如STATGRAPHIC,SPSS等)只要求將實驗數據輸入,它就會幫使用者產生ANOVA表,例如某一實驗其原始配置及數據如下:表2以上數據輸入PC程式集後,則會產生ANOVA表(如表3)。(合併後之ANOVA,合併原則請參考第九章)表3ANOVARESULT透過ANOVA表,那些因子該是主角?而那些因子只是龍套?就可一目瞭然了,因此ANOVA分析其功用非常像實驗室中的離心機,經過高速離心後,顯著因子就自然被篩選出來了,上例中各因子之貢獻率帕拉圖如下圖所示。<版權所有.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6.由ANOVA導出KNOW-HO
7、W 根據上述之ANOVA分析,我們可以獲得下列KNOW-HOW:1.對結果影響最顯著因子是C:C因子對結果之影響程度(貢獻率)高達52.91%。2.對結果影響之顯著因子是B:B因子對結果之影響程度(貢獻率)為10.39%。3.經此實驗證實A/G/D/F/I等五個因子對結果之影響均無足輕重,因此可從成本孰低,成效孰高之原則來選擇A/G/D/F/I在生產上該用那一水準,(例F1水準成本甚低,F2水準成本很高,則經此實驗後因證明F1/F2對結果之差異很小,所以可以大膽來使用F1作量產條件。)4.本個案之初步較佳條件為C2,B1,A1,D
8、2,F1,G1,H2(若要獲得更嚴謹之最適條件則可進行第二階段之後續實驗)。5.由於誤差項(e)之貢獻率高達26.44%,這顯示在原始實驗的A/B/C/D/F/G/H等因子之外,還有一些可能被遺漏之因子,值得在後續實驗中再加以探索證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