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论文.pdf

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论文.pdf

ID:58232893

大小:243.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论文.pdf_第1页
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论文.pdf_第2页
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杂志2014年7月第55卷第13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4,V01.55,No.13临证心得健脾调肝针法治疗早期中风后痉挛体会王雪飞.刘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100010)[摘要]中风后痉挛病位主要在肝在筋,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于经脉为标,治法以健脾调肝为主。中风后痉挛的治疗时机应选择在未发生痉挛的软瘫期干预,采用“健脾调肝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要重视补益后天,标本兼治,取穴以背俞穴及远端肢体取穴为主,所取腧穴为肝俞、脾俞、肾俞、阳陵泉、三阴交

2、和太冲。.[关键词]中风;痉挛;针法;健脾调肝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诊断和筋,而中风后肢体痉挛则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本,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虽已大幅度下降,但肢体强硬拘挛为标,随着病情发展,筋失濡养而致致残率却依然很高。痉挛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瘫侧肢体痉挛。中风患者多发生于40岁以后的中中风后痉挛的发病率约为65%¨。我国约有500~老年人。《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700万中风病生存患者,有325—455万人中风后即四十岁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而易逆,化火生受痉挛的影响J。中风后患者高痉挛状态是妨碍风,加之脏腑功能渐

3、衰,气化功能减退,易生痰、其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恢复的最大障碍,甚至导致生瘀,故肝风挟痰挟瘀上扰清窍而致中风。研究发关节畸形,这种异常痉挛模式的存在,使患者日常现,在中风病的发病过程中,痰和瘀贯穿始终J。生活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甚至终身需人照顾¨3J。患者往往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我们通过早期应用“健脾调肝针法”治疗中风后度,导致脾胃受损,脾失运化,痰浊内生,壅滞经痉挛,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脉,上蒙清窍而致中风。~kJ'b,还应重视“治痿1病因病机独取阳明”。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针刺阳明经经穴可以激发经气,通调血脉,濡养肌肉,使肌体中医

4、将痉挛归纳到“痉证”、“筋病”范畴。最早论述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日:得以恢复健康。“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2治疗经验挛。”提出筋急而挛的病因为肝热。对于其病因病2.1治疗时机选择机古代文献中也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以下规律:早期日:“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以肌张力下降为特点,称为软瘫期;此后大多出现肝”。因肝为风脏,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以痉挛和共同运动为特点的痉挛期,中风后肌张力荣,故见肢体强直、拘急。《景岳全书》中提到,开始恢复多在发病1—2周后出现J。因此,

5、对中“肝病则血病而筋失所养,筋病则掉眩强直之类,风后痉挛的干预涉及治疗时机的选择问题。回顾文无所不至”;“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气中无献及从临床来看,现代康复医学已经倾向于在未发血,则病为抽掣拘挛”。明确提出了病位在肝在生痉挛的软瘫期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证实早期康复筋,病因为风,病机为筋燥血虚,并提出了养血柔干预可以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残率,防止并发症发筋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痉挛的病位主要在肝在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早期针灸介入预防}通讯作者:wangxuefei80798@126.con,15810212688中风后痉挛的文献报道甚少,传统针刺疗

6、法在痉挛.1158-中医杂志2014年7月第55卷第13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4,Vo1.55,No.13发生后对痉挛的改善多不令人满意。通过临床可,夜寐欠安,二便调。切其脉弦,舌红、苔偏观察我们发现,早期预防性针刺能有效减少中风后黄。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治疗:在现代医学常规偏瘫痉挛的发生,因此,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治疗时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调肝针刺法,患者采取侧卧机的选择应转向在痉挛未发生的软瘫期进行干预。位,针刺主穴:肝俞、脾俞、肾俞、阳陵泉、三阴2.2治疗方法交和太冲,配穴:廉泉、承浆、地

7、仓。采用2寸毫我们在“健脾调肝”核心理论的指导下,对针针刺,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Et1次,5次为1个疗程。2周后,患者肌张力较前增高,右中风后痉挛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合本院王上肢能抬举至胸,能独自缓慢行走,行走时右下肢乐亭教授提出的“治瘫十一法”和“中风十三治”略显拖拽,言语较前清晰,恢复正常肌张力后,始的选穴经验,提出“健脾调肝针法”治疗中风后终未发生痉挛性瘫痪。。继予“健脾调肝”针刺法痉挛,其重视补益后天,标本兼治,取穴以背俞穴治疗2周,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出院。2个月后复及远端肢体取穴为主,不同于传统针刺法,能减少诊,患者右侧肢

8、体活动基本如常人,言语流利清对痉挛局部不当刺激而加重偏瘫肢体痉挛的风险。晰,口角歪斜完全缓解。可见,早期应用健脾调肝健脾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