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43461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4
《道士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道士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2、掌握有关字词。(二)能力目标1、理解重要语句。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情感目标认识中国文化遗产遭劫掠的历史,激发民族的责任感二、重点难点1、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了解艺术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语你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吗?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在近代惨遭厄运的民族遗产,又岂是圆明园?谈一谈于秋生的《道士塔》吧,你会知道什么是恨;什么是苦;什么是民族悲剧。(二)解题1、关于作者于秋生,
2、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作家。曾历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于秋生先生是目前为止,我国考察研究人类文明的著名学者中,以亲身感历形式接触考察当今世界三大文明现状的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深入实地考察研究世界三大文明的少数人士之一。考察记述人类文明的主要作
3、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文明的碎片》等等。2、关于《文化苦旅》本书是于秋生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象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
4、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牌坊》《庙宇》《家住龙华》等。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三)整体感知1、积累词语坍驰朔风凛冽日光呆滞倾泄歆羡尴尬筹划惨白蹊跷风餐露宿2、通过课文,试为文章四个部分添一个恰切的小标题。第一部分:敦煌演绎民族悲剧。第二部分:敦煌艺术遭道士“修理”。第三部分
5、:敦煌文物我弃两“盗”。第四部分:敦煌研究告慰国人。四、揣摩鉴赏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部分是全文“剧情”简介,无论是事情,还是情感,都统摄全文。(2)描写塔群的破落、悲凉,象征近代中国的落后,以道士的精神面貌,喻国人的愚昧、无知。(3)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错步上前的小丑?说它是“民族悲剧”,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流失,更是因为这种流失的方式带给国人的屈辱和耻辱。说“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错步上前的小丑,是因为有许多达官贵人远比这个农民出身的道士有学问
6、,有财力和能力,可他们却觥筹交错,对文物无动于衷,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罪人。2、学习第二部分,思考:(1)、20世纪初年,欧美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中。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其实这是时代背景的交代。当西方正酝酿突破时,中国还愚昧,停顿,无知。这正是民族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2)作者在王道士出卖敦煌文物这一基本事实的前提下“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详细描写了王道士当“家”作主处理敦煌艺术的情景,用意何在?散文中加入想象,加入推测,是秋雨散文的一个创新,作者这样写,意在揭露王道士这类人是怎样昏昧无知地
7、璀璨古文化的遗产,增强文章的批判性。王道士的“认真”精明以及他的筹划,显然有强烈的讽刺意味。(3)最后一节,作者为什么4次用“惨白”一词?强化惨遭”毒手”的敦煌文化给予作者视觉心灵的强大震撼!3、学习第三部分,思考:(1)国人对宝贵遗产的不重视,表现在哪方面?因穷没有运费,没有得到好的保护。但官员们生活得却十分奢侈豪华。出乎外国人意料的莫高窟设施。极端低廉的价格出卖给外国人(2)“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这个细节描写有什么含义?当道士用虔诚、喜悦的目光打量两道深深的车辙,猜想着下次他们给他带来什么
8、样的馈赠时,他根本不知道侵略者的车轮已神神地勒进了中华民族的脉搏,雕刻着中国历史的耻辱。(3)“他们却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这个“极基本的前提”是什么?即野蛮掠夺文明。(4)作者为什么要狠心地说“宁肯存放在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