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

ID:38722799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8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_第1页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_第2页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_第3页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_第4页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改《道士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士塔》教学设计马颂梅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2.培养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7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莫高窟。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

2、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

3、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那里5万件以上的经卷和文书,有从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的彩塑和壁画。但在20世纪初,这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却被一个卑微、愚昧的道士把持着,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悲剧,就由此开始。余秋雨先生的这篇《道士塔》,让我们读出这段历史的沧桑、困惑、愤怒,还有那,深深的思索……二、明确目标:(投影展示)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2、培养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三、走进敦煌浏览全文,找出文章涉及的

4、两个主要人物——“我”和道士王圆箓两人分别是哪个时代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有了联系?——一个是清末年间的道士,一个是当代作家。是敦煌,是莫高窟,是道士塔让两个看似无关的人有了联系。就让我们去敦煌走一走!(展示敦煌图片)我们极不情愿地结束这次“敦煌之旅”。在这次短暂地旅程中你们记住了什么?——莫高窟绚丽——莫高窟博大精深——莫高窟非常宏伟7四、走近余秋雨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一九四六年出生在浙江余姚。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着多

5、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是目前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余秋雨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记叙生动感人的史料、掌故做基础,运用具有学者气度的表达方式,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文章意蕴深隽、语言雅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投影展示)本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繁华的都市,一个人,悄悄地,从秋风塞北到春雨江南,一任唐朝的风沙宋朝烟尘的扑打,又黑又瘦,一路探寻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苏生的力

6、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脉,面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残垣,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感叹。于是诞生了一部部文学经典——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借我一生》(投影展示)五、走进民族与时代的悲剧1.敦煌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敦煌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敦煌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先来看一组数据和图片吧!(展示图片:敦煌遗

7、书与纸卷画约有4.77万件,主要分藏在英、法、俄、日、美、丹、韩、中等8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2万多件。)7指名一学生读出这组数据,读完这串鲜红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痛心,苦闷(展示图片:中国文物现在在大英博物馆,敦煌石窟的破坏情况)的确这是一串让我们辛酸和耻辱的数据和图片,我们好想伸出手去抚摸这些经卷,想拽住他们运走经卷的马车。祖国文化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令人羡慕之美。可如今她遍体鳞伤,血迹斑斑。于是余秋雨说“我好恨!”2.看了以上这些资料,你们在恨谁呢?——王道士、中国官员、

8、欧美学者3、说起王道士要先从塔说起,题目中的“塔”是什么塔?(僧人圆寂塔)僧人圆寂塔是那个宗教的说法?(佛教)那就是说,道士塔指的是在莫高窟的大门外的僧人圆寂塔。(道教和佛教是在我国盛并行的两大宗教,它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入葬。而佛教僧人的死叫圆寂,他们的遗体是要火化的。有道高僧的骨灰叫做舍利子,一般是要见他来封存的。)塔的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