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013年总目次徽学研究1.栾成显.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1.2.吴冬冬.乾嘉年间徽商汪氏信札的整理及研究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2-16.3.朱小阳.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7-19.4.马勇虎,等.晚清徽商合伙经营实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486-493.5.周晓光,方宁.朱熹与严州理学的发展[
2、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494-499.6.叶显恩.徽州人才杰出繁盛探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548-554.7.张研.乾隆盛世的市场与徽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555-561.8.黄彩霞.从杭州商会的公益善举看社会的变迁——兼与在杭徽商会馆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562-567.9.范金民.从分家书看明清徽商培育子弟之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4-035.10.董家魁.明
3、清宁国商人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36-042.11.陈元贵.村落叙事与文化深描——关于徽州艺术研究路径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43-048.12.王振忠,等.从婺源虹关文书看晚清上海徽帮学徒的社会生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209-215.13.李琳琦.张海鹏先生倾心徽学研究二三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47-351.14.张晓婧.清代桐城桐乡书院的管理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4、013,(3):352-355.15.夏建圩.歙县许氏宗族若干重要人物考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56-358.16.王世华,等.徽商在浙江兰溪的经营特色和管理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549-558.17.17.康健.祁门善和程氏承海派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559-564.诠释学研究1.梁工.圣经诠释学早期历史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3-318.2.冯红.从“对话”到“延异-播撒”[J].安徽师范大
5、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9-325.1.郭淑新,等.寻找支点:朱熹经典诠释思想析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632-636.2.程刚.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637-643.3.潘德荣.阿斯特的精神诠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33-139.4.孙亮.诠释文本的定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40-146.5.鲍永玲.“
6、世界”概念的诠释——兼论早期佛玄合流之情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438-443.6.暴庆刚.玄学的诠释学形态嬗变及其思想史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537-57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王习胜.资本主义发展悖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621-627.2.朱平,等.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与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628-631.3.张传开,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探索的基本经
7、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685-690.4.王先俊,等.中共十八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01-007.中国诗学研究1.袁传璋,曹操《短歌行》剩义拾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95-101.2.殷学国.唐诗经典影响史的三个层次———柳宗元《江雪》影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02-106.3.李双华.从“穷而后工”到“隐而后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471-
8、476.4.项念东.“第一义谛”之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