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

ID:5791616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_第1页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_第2页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_第3页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本学期教研工作在市、校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积极钻研学科理论,组织带领我校历史教师,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加强师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在配合市、校教研工作与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指导教师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现将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一、坚持理论学习,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工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长期坚持学习《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教育创新途径与趋势

2、》《创造教育与挫折教育》《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认真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等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当今,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自2005年始,在教研工作中就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课改的指导工作。 1、进一步宣传发动,提高课改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教师的认识。转变教师角色,在学

3、校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期,我组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听课,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4、、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历史新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在高中教学指导中,以老教材为载体,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理念带动课改,为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3、探索、创新高三历史教学复习的途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以“卷”带改,推动新课程理念付诸实践。各位教师都非常关注统考、模拟试卷,还有月考试卷。因此在每次的测试卷中把好命题质量关,在试卷中体现新课改的目标与精神,体现新理念。课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在卷中反映出来,探究学

5、习、自主学习的知识也在卷中充分体现,达到以试卷带动课改,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各年级组顺利地完成了命题、阅卷和分析工作。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教研任务,取得学科教研优异成绩。 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完成每一教研活动都有总结。(1)本学年圆满完成了本学科各级各类活动。如: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月考分析会等;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和教研室的调研活动。(2)长期坚持听、评课,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

6、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长期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后认真评课,对设计教案,上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切磋,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思想、方法是否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是否中肯等进行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三、配合市教研室、学校教研室做好各项大型综合教研工作与活动。  (1)配合并参与市教研室的活动有:组织历史学科教师参加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和各种培训。(2)配合并参与校教研室的活动有:高

7、三历史复习研讨;高一会考总结、交流。五、不足与有待提高之处 1、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难以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教研活动中。2、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研与指导中仍常感到“资源有限”,使用不畅,新课程的理念实践不够,以后的充电将是永恒的。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研教改工作在几乎是空白,任重而道远,需加强力度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