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

ID:57860407

大小:49.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1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_第1页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_第2页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_第3页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_第4页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汇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3.系统性..;4.教育性..。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意味着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心理发展是连续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先天与后天规律;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连续性与阶段性..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自觉性提高vs惰性;理智增强vs自制力仍显得薄弱;勇敢vs毅力不足;独立性提高vs依赖性;果断性增强vs冲突性。人生观: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2、态度。包括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3.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功感和责任感;4.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测验情况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如果学习内容中元素间对应的相同因素越多,迁移效果就越大;相同因素

3、越少,迁移效果就越小;如果没有相同的因素,迁移就不会发生。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促进: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1,确定“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目标2,遵循教育目标的设置原则)二、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材料要具有时代性,要具有迁移的价值)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结构化原则;一体化原则;网络化原则)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1,知识的传授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2,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五、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倡导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在事实材料中发现规则,概括总结出基本原理)六、教会学生学习迁移

4、(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知识技能:广义知识指个体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狭义知识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即个体所获得的信息及其意义。广义技能包括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心理机制是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运用,包括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狭义技能就是指程序性知识,心理机制是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自动化运用。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图式学习怎样促进学生应用知识:一、大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信息的注意是学习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方法,激

5、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2,引导学生建构意义:意义建构的实质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让学生顺利激活,合理利用旧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3,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根据任务情境需要顺利提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建立通往新知识的途径和通道;二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命题;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二、大学生技能学习的指导(使掌握子技能;实现子技能的组合;实现技能执行的程序化)问题解决:由情境疑难引起,需用认知操予以顺排除

6、的过程。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形式:常规性问题解决(有现成方法和固定答案)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无现成方法和固定答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1,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改革人才评价的标淮;课程设置为学生留下自由支配空间时间;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3,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保护学生的创造欲;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4,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造技巧(缺点列举法、希望

7、点列举法、特征列举法、逆向思考法、扩加法与缩减法、类比思考法、联想思考法、移植思考法、组合思考法、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在这些技巧当中,要注重对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品德与道德:品德(道德品质),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对社会、他人、周围事物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息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两者区别:1,不同范畴(道德:社会现象,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品德:个体现象,个体意识形态范畴);2,反映内容不同。(道德: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调节社会关系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

8、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部分反映);3,力量源泉不同(道德,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力量源泉是个体的社会性需求)两者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道德影响着品德形成发展;3,品德构成影响社会的道德。品德心理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