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2813
大小:31.3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9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考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技术性3.高速发展性4.实践性5.层次性6.综合性7.人文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1.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2.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3.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学的信息及时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
2、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刚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①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②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适用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③ 学会
3、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④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①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4.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内容设置及选择的原则:(一)初中信息技术要与小学和高中相互衔接(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结
4、合;(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五)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课程内容标准及要求:① 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② 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③ 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④ 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的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⑤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⑥ 能够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媒体作品⑦ 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⑧ 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
5、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1.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2.巩固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信息技术教学策略:①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的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奥苏泊尔)② 情境教学策略(动机激发情境和学习情境)③ 动机教学策略(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能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
6、知识的保持,还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④ 启发式教学策略(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⑤ 九段教学策略(加涅: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⑦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问题情境、假设检验、整合应用)⑧ 支架式教学策略(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⑨ 抛锚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⑩ 随即进入时教学策略(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
7、果评价)⑪ 探究式教学策略(选择课题、解释探究的程序、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理论描述因果、说明规则解释因果、分析探究过程)信息技术教学特点:1.教学目标,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3.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平等、合作、人性化、互动化、多边化)4.教学方法,以教学需要为中心;1.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探究学习和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