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11562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9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说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杨香芳一、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安排的三个活动: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推测——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二、教学目标的分析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
2、样的经验。本课将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研究内容——液体的密度。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动手、动脑中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检验方法及操作技能。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科学研究过程。就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认识到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2)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3)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同一物体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的沉浮探究。教
3、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三、教法与学法的分析科学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科学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的。 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这节课我采用了演示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学生在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能运用实验验证法、归纳总结法、记录观察结果,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四、说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出示两杯液体(标明A,B)和一个马铃薯,推测马铃薯放人两杯液体是沉还是浮。(生猜测)2、为了试验的严谨师演示并讲解实验方法:
4、(1)交流:从演示试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生分组实验,观察。交流:马铃薯为什么在两杯液体中出现不同的沉浮状况?(3)课件出示马铃薯沉浮的图片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实验的现象与学生的预测结果出现了矛盾,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猜想时,就会迫不及待想去验证它,于是我们就进入第二个环节。(二)比较两种液体1、有同学认为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你怎么知道是盐水呢?这时候同学们七嘴巴舌讨论起来有的说放到太阳下晒、有的说加热、有的说尝等。当说到尝的时候,师明确提出科学观察对不明液体不能尝。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
5、下用加热法。为了利于学生规范的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提高效率。课件出示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A、在给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图片)B、不锈钢调羹中液体不要太多,用滴管滴1-2滴就可以了。C、在加热时我们拿调羹的手要拿高一点,当心烫手。D、加热B号液体时,滴管和不锈钢调羹要更换。E、实验完毕后不要用手去摸不锈钢调羹,当心烫手。2、学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3、汇报结果,发现B号杯里的液体加热后有白色颗粒出现。有同学说盐,有同学说糖,有的说味精,不能确定怎么办?从而因出下面的环节。(三)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在这一环节上,我采用先演示--
6、------再分组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如何用玻棒搅拌液体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杯液体使马铃薯浮起来,会验证结论,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会作记录等)1、出示三种物质,分别是盐、味精、白砂糖。每个小组取其中一种物质调水试试,马铃薯在液体中能上浮吗?课件出示并演示调制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物质,搅拌,等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2、为了激励学生,用比赛的方式,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帮助不会实验的小组。实验后告诉学生应把实验器材清点好放回原位。(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集体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
7、,你发现了什么?4、引导学生发现并不是马铃薯放进盐水中就可以浮起来,而是随着液体浓度的增加,马铃薯才会逐渐向上浮。同时,学生还发现了马铃薯在浓糖水、浓味精水中都会浮起来。四、拓展延伸:出示关于“死海”的课件(如躺在海面上看书、玩耍等)1、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能在海面上看书、玩耍呢?2、用本课所学知识解释关于“死海”现象,并且可以查阅课本18页的资料。(目的在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