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

ID:57317081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1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_第1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_第2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_第3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作者:许黄裳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05期        摘要:在语文学科中,高一新生最不适应的是文言文教学。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语法教学的淡化致使学生语法知识极度贫乏;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方式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僵化。教学实践证明,补习基本语法知识、联系常见语言现象、利用旧知激活新知、介绍汉字造字法、转变文言文学习方式等方法,能有效促进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文言文;衔接教学;尝试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升入高中,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课上学得一头雾水,

2、不能把握重点,不知怎样做笔记;课下死记硬背,知识不能迁移。导致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笔者对本校的高一新生进行了开放性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1.语法教学的淡化,甚至缺失,致使学生语法知识极度贫乏。高一刚开展文言文教学时,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分不太清,更别提副词、介词、助词了。致使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法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淡化,甚至缺失。语法教学为何会被淡化?通过调查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语法教学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出现了偏差。2011年出台的新课标对语

3、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显然,课程标准并未否定语法教学,而是强调教学不能脱离语言运用实际,不必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但很多语文教师却将其解读为新课标提倡淡化语法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对语法知识的教授。二是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自身的问题。我国古代没有语法学,现代的汉语语法体系是在借鉴西方语法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截至目前,汉语语法理论尚不能全面、真实地揭示汉语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以此为蓝本的中小学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自然也无法避免此问题。而且,当前中小学的教学语法知识主要还是陈述性

4、知识,对语法实践有直接指导价值的程序性知识仍十分欠缺。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在指导语言实际运用上收效不大,这也导致了不少教师认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        2.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方式导致初中文言教学方式的僵化。导致文言文教学僵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方式出现了问题。从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文本来看,近年来绝大部分省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的文本基本上出自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章。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2017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文本分别为:《核舟记》《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三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些文章,均为教师课堂上

5、重点讲授的篇目。从考查的题型来看,大多为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如此考查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相当一部分教師在文言文教学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不少教师不带着学生翻译、梳理文句,而是让学生把课下注释和参考译文默写出来,布置的作业也多是让学生把原文与译文对照着各抄写3-5遍。如此下来,学生虽把文章、译文背得滚瓜烂熟,考试成绩不差,但其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却无多大提升。        二、衔接教学的具体方法        针对现有学情,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笔者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上做了如下五点尝试:        1.补习

6、基本语法知识。高一新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文言现象难以理解,而学生要理解、掌握这些文言现象就需将其与现代汉语加以比较,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便于教学,在教学文言文之前,笔者通常先拿出2-3课时,用于讲授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要词类的划分,各词类的特点,基本的句法成分,简单句子的成分划分等。学生有了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了解,在教师讲解文言语法现象时,学生就不会完全听不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讲解语法知识时,一定要坚持“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只讲最基础、最需要的,同

7、时要做到讲练结合。        2.联系常见语言现象。在讲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现象时,如果教师仅仅讲语法知识,学生虽然也能理解,但效果未必理想。这时,教师不妨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加以分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些。现以定语后置句为例说说笔者是如何处理的。        示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教学过程说明:所给例句是文言中一个典型的定语后置句。在分析它之前,有些学生不知道它的句式特点。于是,笔者给出了如下几个句子: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