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92757
大小:1.9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8-10
《《宋明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推进新课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合作探究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
2、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推进新课三教合一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推进新课三教合一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推进新课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3、学体系,称之为“理学”。推进新课程朱理学合作探究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推进新课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
4、”的方法去把握“理”。推进新课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推进新课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
5、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归纳总结推进新课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人伦者,天理也”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客观唯心主义推进新课程朱理学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
6、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推进新课陆王心学陆九渊(1139—1193)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推进新课陆王心学王阳明(1472—1528)王阳明的“心学”主张(1)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推进新课陆王心学归纳总结陆九渊王阳明心“心”是万物的
7、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推进新课陆王心学合作探究宋明理学的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推进新课陆王心学合作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
8、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