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32508
大小:63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1
《《宋明理学补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知识·梳理(课外阅读)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理学,亦称新儒学、“道学”或“宋学”。“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是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代表人物地位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心学的创立者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
2、程朱理学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卷九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理学核心思想)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程朱理学天理本质上是社会人伦之理(社会伦理属性)——《四书章句
3、集注》“理”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君臣父子之道都是“理”的具体体现。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二程遗书》卷二四)“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4、。”《二程遗书》卷二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南宋理宗时期,运用皇权,竭力提高理学的地位。表彰周、张、二程、朱,确认其道统地位。淳祐元年(1251),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正式肯定二程、朱熹是孔孟道统的继承人。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格物致知(明理的方法)“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观)主要思想二、陆王心学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发明本心”、“致良知”(明理的方法)主要思想理的社会伦理属性他把儒家思孟学派和
5、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提出“心即理”的主张,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谚语:心中自有天地宽。陆九渊他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伦理纲常等同起来。企图由此证明所谓“天理”即封建等级秩序、封建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是恒久不变的。人们将他的这种哲学思想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即“发明本心”。什么是“本心”?他提出“心”
6、有三个概念:即心(人脑)、心之所为(心理)和本心(一种心理形式)。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即“发明本心”。什么是“本心”?他提出“心”有三个概念:即心(人脑)、心之所为(心理)和本心(一种心理形式)。“心外无物”,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心之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理”,“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心外无善”,“至善是心之本体”。王守仁“致良知”,在他看来,伦理纲常等所谓的“
7、良知”,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即要“致良知”。“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之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知行合一”,朱熹主张先知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都产生于心,用良知去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学心
8、学不同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范畴“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相同点:传统儒学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