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11158
大小:1.94 MB
页数:88页
时间:2020-07-31
《向量法证明: 空间中角与距离的计算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向量法:空间中角的计算思考:1.2题型一、 利用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返回[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3.(2011·浙江高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1)证明:AP⊥BC;(2)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巧练模拟]———————(
2、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解](1)证明:由AB=AC,D是BC的中点,得AD⊥BC.又PO⊥平面ABC,得PO⊥BC.因为PO∩AD=O,所以BC⊥平面PAD,故BC⊥PA.[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4.(2012·温州模拟)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底面ABCD,SA=AB,点M是SD的中点,AN⊥SC,且交SC于点N.(1
3、)求证:SB∥平面ACM;(2)求二面角D-AC-M的平面角的正切值;考点1线面所成角的计算例1:如图13-7-2,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F为CD的中点.(1)求证:AF∥平面BCE;(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3)求直线BF和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图13-7-2图D32【互动探究】1.(2010年全国)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答案:D考点2面面所成角的计算例2:(2011年全国)如
4、图13-7-3,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图13-7-3(1)证明:PA⊥BD;(2)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图D33求二面角,大致有两种基本方法:(1)传统立体几何的综合推理法:①定义法;②垂面法;③三垂线定理法;④射影面积法.(2)空间向量的坐标法:建系并确定点及向量的坐标,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通过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得出二面角大小【互动探究】2.(2011年江苏)如图13-7-4,在正四棱柱ABCD-A1
5、B1C1D1中,AA1=2,AB=1,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CC1上,设二图13-7-4面角A1-DN-M的大小为θ.(1)当θ=90°时,求AM的长;考点3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例3:如图13-7-5,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AB=BC=2a,∠ABC=120°,且SA⊥平面ABC,SA=3a,求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图13-7-5图13-7-6解析:方法一:如图13-7-6,作AD⊥BC交BC延长线于D,连接SD.∵SA⊥平面ABC,∴SA⊥BC,又SA∩AD=A,∴BC⊥平面SAD.又BC⊂平面
6、SBC,∴平面SBC⊥平面SAD,且平面SBC∩平面SAD=SD.过点A作AH⊥SD于H,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AH⊥平面SBC.于是AH即为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方法三:如图13-7-7,以A为坐标原点,以AC,AS所在直线为y轴,z轴,以过A点且垂直于yOz平面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13-7-7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通常有以下方法:(1)直接法,即直接确定点到平面的垂线,再求出点到垂足的距离;(2)间接法,包括等体积法和转化法;(3)向量法,即求出已知点与平面上一点连接线段在平面法向量方
7、向上的射影长,此射影长即为所求点面距.【互动探究】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过A1,C1,B三点的平面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后,得到如图13-7-8所示的几何体ABCD-A1C1D1,且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10.图13-7-8(1)求棱A1A的长;(2)求点D到平面A1BC1的距离.考点4求二面角例4:如图13-7-9,四边形ABCD是圆柱OQ的轴截面,点P在圆柱OQ的底面圆周上,G是DP的中点,圆柱OQ的底面圆的半径OA=2,侧面积为8π,∠AOP=120°.(1)求证:AG⊥B
8、D;(2)求二面角P-AG-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图13-7-9图13-7-10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面所成二面角以及平面几何的圆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利用综合法或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1.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要仔细分析问题特点,把已知条件用向量表示,把一些待求的量用基向量或其他向量表示,将几何的位置关系的证明问题或数量关系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