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567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30
《九年级语文《那树》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那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一、知识储备 1、走近作者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925年生于山东临沂,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薰陶,15岁就写过《聊斋志异》的试评文章。后从大陆至台湾,七十年代末定居于美国纽约。四十余年的不懈写作,著述丰硕,共出版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达五十种,以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仅是七十年代以来就出版了散文集(含杂文)《情人眼》(1
2、970年)、《开放的人生》(1975年)、《人生试金石》(1976年)、《我们现代人》(1977年)、《碎琉璃》(1978年)、《情话》(1979年)、《海水天涯中国人》(1982年)、《别有一番滋味》(1984年)、《山里山外》(1984年)、《看不透的城市》(1984年)、《左心房漩涡》(1988年)、《灵感》(1989年)、《两岸书香》(1990年)等。 王鼎钧的散文取材于广博深的生活素材积累,成文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冷静思者和反复品味,因而无论是抒发感情、记事状物、描述游踪,还是谈古论今、评议时政,褒贬善恶
3、,都显示出散文的思辨性、哲理性与美学追求。他著名的“人生三书”(包括《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三个散文集),最能显现王钧散文的哲理蕴涵。除此之外,他有一类散文属于“咏物寄意”,用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作家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领悟。散文《那树》是咏物寄意的代表作,写的是一棵历经沧桑却仍以华盖般的浓荫供人乘凉的都市老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被定为“妨碍交通”罪,惨遭连根拔除。作者的寓意似是:那棵老树象征悲壮的人生,意味着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就连街
4、区百年老树也遭灭顶之灾。还有一类散文是以魂牵梦绕的“乡愁”为基调,在《碎琉璃》和《海水天涯中国人》等散文集,王鼎钧这位异域飘泊、历尽人间甜酸苦辣的老人,对大陆故土的思念,对往昔岁月的忧伤,对离情别绪的写照,真是倾诉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2、了解背景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文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日渐严重。作者深刻透彻的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两重性,写了不少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那树》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倒坍()紊乱()踝骨()
5、引颈受戮()周道如砥() 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 引颈受戮: 豁然开旷: 徒劳无用: 周道如砥: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三、合作交流1、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早期的大树什么样子?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3、写现在的大树,作者叙述了哪几件事?4、语句“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中“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四、展示点评五、当堂
6、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屹( )立不动 倒坍( ) 引颈受戮( ) 豁然开旷( )虬( )须 周道如砥( )2、根据课文内容,以“那是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树”,谈谈“那树”的品质,交流赏读课文的感受。六、拓展反思(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九下语文NO.17主备:张春初审:同钢复审:同钢第周星期授课人:班级:学生姓名:组别:那树(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人们对老树的态度。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7、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一、复习导学 本文描写了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树,在人类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惨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文中大树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二、自主学习1、就是这样一株世世代代长久地造福人类的老树,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2、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
8、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 3、作者写蚂蚁搬家一事有什麽用意?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三、合作探究1、作者描述老树形象时,融入了浓浓的感情,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绿着生”:“绿着死”:2、“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一句,表达了怎样的哲理?3、品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理解文章主旨。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