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

ID:56578939

大小:1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8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论论语名师导航 语文版选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五敬鬼神而远之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从不谈怪异、武力、叛乱、鬼神的事情,他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命是最可贵的。做人就要干人的事,尽人的份。子路问事鬼神,孔子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明明白白地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做人、放在人生上,而对鬼神,对死后采取“阙疑”的态度。在当时的条件下,孔子能有这样的认识,殊为难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孔子超人的智慧和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孔子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看做是神、是超人:“若圣

2、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说到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当!我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烦,教学生从不疲倦罢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努力去求取知识的人……孔子从不借用鬼神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只是语重心长地谈怎么做人,怎么处世。他虽然主张慎终追远、祭祀祖先,但那是为了使“民德归厚”“民风淳正”,体现的是人对祖先的感恩心怀,而不是单纯为了寻求祖先的庇佑。基础梳理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狎(xiá)寮(liáo)愬(sù)2.

3、通假字樊迟问知(通“智”,聪明)人皆有兄弟,我独亡(通“无”,没有)3.重要词语子不语怪、力、乱、神(谈论)务民之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吾不与祭,如不祭(参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归依,趋于)狎大人(亲昵而不庄重)侮圣人之言(轻慢)夫子固有惑志(惑:疑惑,怀疑。志:心)道之将行也与(实行)道之将废也与(废止)君子敬而无失(过失)与人恭而有礼(对待)4.一词多义5用心爱心专心5.词类活用敬鬼神而远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谨慎地对待。终:动词活用为名词,丧事,

4、丧礼。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代的祖先)6.成语积累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宾语前置何谓也3.介宾短语后置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4.省略句子服景伯以(之)告三、《论语》名句识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句段剖析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5用心爱心专心剖析:“事人”,指侍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孔子希

5、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这两句话集中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他主张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剖析:樊迟向孔子询问“智”“仁”等重大问题。在回答他的问题时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孔子从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3

6、.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剖析:桓魋是司马牛的哥哥,由于他“犯上作乱”,所以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虽然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相违背,但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在此,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结构图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因

7、)不语怪、力、乱、神(果)敬鬼神而远之(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慎终追远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审美鉴赏论孔子“鬼神”观的人文意义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发生过从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转向,孔子正是这一转向的推动者。孔子通过对传统鬼神观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使得宗教意义上的鬼神具有了人文意义,从而在先秦时期进行了一次文化启蒙。孔子鬼神观的人文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鬼神采取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的态度,从而对传统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观作出理性回应。《论语》中有一段描写孔子在重病时与弟子子路的对话:“子疾病

8、,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孔子以一句“有诸?”表达了他对祈祷是否有理的怀疑态度。在孔子看来,祈祷本身是否有理并不重要,如果无此理,便不用祈祷;如果有此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仁义、顺乎天道,也就等于是天天祈祷了。反之,如果“获罪于天”,便“无所祷也”(《八佾》)。真正决定人命运的并不是祷于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