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的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March2007AcademicCollegeEnglishVol.4No.1Edition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的影响张静赵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一、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殖民主义关心的是政治、民族、种族和帝国主义等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问题。它侧重分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关系。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翻译被看作是帝国占领和统治的工具。罗马统治者发现于希腊臣民交流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翻译。为了维护其统治,在对待希腊原文的态度上,也以胜利者自居,采取任意宰割原文的策略。现代翻译领域的后殖民主义研究认
2、为翻译所起的作用有三种:(1)殖民化的途径(2)文化不平等的避雷针(3)解殖民化的工具。它把翻译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探讨弱小民族或语言时译者因意识形态、权利等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方面,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印度的尼兰贾娜,斯皮瓦可,此外还有拉菲尔,谢菲茨,廷莫科等人。拉菲尔发现翻译在殖民化进程中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所具有不同的意义;谢菲茨的研究重点是欧洲对新世界的殖民化的问题。他论证翻译是欧洲在美洲实行殖民化与帝国主义的中心行为;尼兰贾娜通过解读印度殖民者的文本和译本,认为翻译体现了殖民主义语境下的“不对称权利关系”。正如王东风(2003:4)指出的那样,“后殖民翻译
3、理论所关注的问题是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以及译本生成后对目标文化的颠覆作用。他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利差异的语境中不平等对话的产物。”二、汉译英中的后殖民特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加入WTO后,各种产业相继进入国际竞争领域,人文社科学者也不甘落后,极力想把我们的文化推向国际市场。显然,翻译就成了这一行业的主力。近几年出现了一股中译英的热潮,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显然,翻译就成了这一行业的主力。近几年出现了一股中译英的热潮,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在这种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研究后殖民主
4、义翻译的批判性对我国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如何在英语文化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立足点也有一定的意义。开展此研究还可以预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防止译者在无知状态下创造出不符合规范的Sino-English或ChinaEnglish来对抗国际通用的英语规范。“隐形的译者”是传统的翻译理论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在西方翻译研究界逐渐引起重视甚至成为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20世纪最后1342007年3月第4卷第1期大学英语学术版20年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学的贡献。其中,美国后殖民主
5、义翻译理论家LaurenceVenuti的系列研究论述及其两部代表作,即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1995)和TheScandalsofTranslation(1998)更是集中的研究了这一课题。Venuti指出,由于要达到交际目的就只能使异域文本不再显得陌生,而是使其以明显的本土形式让人理解,因此翻译就是必然的归化过程,在异域文本中写入特定的本土读者对象易于理解的语言文化价值观。(Venuti,1995:9,),但与此同时,他在其专著的导言中抱怨说,通过压制异域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翻译的事实被抹去痕迹,译本被同化于目的语文化中的主导性价值观,从而使其显得可
6、以认识并因此看上去似乎未经翻译(ChristinaSchaffner,1995:4-6)。由于对这种抹杀文化差异的流行翻译实践不满,Venuti在其一系列研究论述中反复强调使用以“异化策略”为主的“阻抗性”翻译原则,主张发挥目的语文化中的“语言余项”(linguisticremainder)的功能,使译本读者通过非常规的翻译和“杂异性”的翻译文本能把翻译真正作为翻译来阅读,从而看到“他者”的面目。三、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顺应了“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的文化潮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政治批判性,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它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我国,在我国文艺
7、理论界引起了深刻反响,它正好迎合了部分人的排外思想,其强烈的批判色彩在我国的后殖民批评中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复仇情绪。其表现突出的是排斥西方翻译理论,主张翻译的“中国学派”。这种排外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异化的盲目追求。为了强调保持中文的特色与地位,主张在英译汉,汉译英的时候都要以异化为手段。但是这与翻译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既然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或是要借助英语与世界交流,达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的,就应该努力向英语靠拢。各语言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