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喻《三藏法数》--出《大庄严经》.doc

五蕴喻《三藏法数》--出《大庄严经》.doc

ID:56220601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五蕴喻《三藏法数》--出《大庄严经》.doc_第1页
五蕴喻《三藏法数》--出《大庄严经》.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五蕴喻《三藏法数》--出《大庄严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蘊喻《三藏法數》--出《大莊嚴經》  五蘊,色、受、想、行、識也。蘊以積聚為義。謂一切眾生,皆由此五法積聚而成身也。故佛為瓶沙王說世間諸法,皆非堅實,而以此五種為喻焉。一、色如聚沫喻。色即眾生色身,沫即水沫。謂沫因風吹水成聚,虛有相狀,體本不實。以譬眾生色身亦如聚沫,虛假不實也。二、受如水泡喻。受即領受之義,水泡即浮漚也。謂水因風動,或因物繫忽爾成泡,須臾即沒。以譬眾生所受苦樂之事,亦如水泡起滅無常也。三、想如陽燄喻。想即想念之義,陽燄即日光也。謂遠望曠野,日光發燄如水溶漾;而實非水,渴者想為水。故以譬眾生妄想,亦如陽燄本無

2、實體,因念成想,皆是虛妄也。四、行如芭蕉喻。行即造作之義,謂芭蕉體是危脆之物,無有堅實。以譬眾生造作諸行,亦如芭蕉之虛脆而無堅實也。五、識如幻事喻。識即分別之義,幻事即幻術之事也。謂如幻巾為馬,幻草木為人,皆幻力所成,本無實體。以譬眾生識心分別諸法,皆隨境生滅,亦無有實也。◎轉五蘊成三德《三藏法數》--出《攝大乘論》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脫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會真之智,解脫即自在之用。此之三德,皆由轉五蘊而成也。一、轉色蘊成法身。色即質礙之義,謂佛身相好,無邊音聲,無見頂相,悉由轉色蘊而成。故

3、云轉色蘊成法身也。二、轉受蘊成解脫。受即領受之義。謂佛無量廣大自在法樂,悉由轉受蘊而成。故云轉受蘊成解脫也。三、轉想蘊成解脫。想即想念之義。謂如來以無礙智辯,說一切諸法之相無不自在,悉由轉想蘊而成。故云轉想蘊成解脫也。四、轉行蘊成解脫。行以遷流生滅為義,謂如來神通變現,以清淨法,攝化眾生,令得自在,悉由轉行蘊而成。故云轉行蘊成解脫也。五、轉識蘊成般若。識即了別之義,謂如來大圓淨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無不自在,以由轉識蘊而成。故云轉識蘊成般若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