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ID:56138582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方法创新能力【屮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08-01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数学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真止掌握知识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更好的成绩。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耍得到学生的喜爱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

2、就要与学牛建立良好的师牛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2•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传统的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耍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就行。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二、让学生在“动”中获取知识数学课堂上的知识一般不具有创造性,但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却可以进行极大的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各个器官,比如眼、耳、手、口等等,

3、让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并且大胆地提出各种见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牛的能力。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负数”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负数,而是要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达方法。老师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通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来认识负数的性质。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联想生活中与这

4、些负数有关的事物,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创新学生提问代表他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只有得到了言论的口由,才能够发挥他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将这一计算过程编成故事。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表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家里的哪项费用最少,同时

5、,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有什么样的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予以鼓励和引导,积极响应学生的提问。另外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加强。三、鼓励学生从多个方向思考问题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在讲解时不应该规定过多的解题规范,也不应该急于将题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题目,并且找寻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解“找规律”时,我们不要死板地将传统的分类方法传授给学生,而要鼓励学

6、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口由分类。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理由就应该予以鼓励。比如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学牛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另外,在讲解“公顷与平方千米”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探寻题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总结题目的算法。这样学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更加主动地寻求简单的算法

7、。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加活跃、更加自由的学习氛I韦I,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编罗永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