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

ID:56024188

大小:432.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19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_第1页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_第2页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_第3页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_第4页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4期(总184期)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术邱晋廖巧云(1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2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重庆400031)提要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夸张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意向性决定了认知主体的意向内容(本体)和意向态度。认知主体通过感知本体的物理属性获得原初意识,经过一系列格式塔转换,最终在大脑中形成对本体的心理感受,并涌现为一种具有新颖特质的语义成分——夸体。在夸张生成中,从本体的物理属性获得心理属性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基于相邻关系在本体的常量、超常量、夸张量的聚合系统中做出选择的过程。关键词心智哲学夸张修辞意向性

2、心物随附性涌现计算模型一、引言夸张是一种运用得比较普遍的修辞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要使语言的表达夸饰铺张,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廓大事物的特征,把话说得张皇铺饰,以增强表达效果”(《辞海》)。“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泽东《水调歌头》)等都是夸张的经典名句。夸张表达看似脱离实际,甚至有悖情理,但却是心智活动的表征。学术界对于夸张的研究一直未间断过。启用中国知网(CNKI)输入关键词“夸张”搜索,1994年到2012年间的论文可以查询到469篇,其中327篇涉及语言学领域,分别从修辞学、语用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开展研究。纵

3、观已有的文献,夸张修辞研究经历了从描写一表达论到认知一解释论的历程。描写一表达论主要涉及夸张的起源(刘勰2011;王充1974等)、命名(陈望道2008等)、分类(胡曙中2008等)、语义构成(刘辉2012等)、修辞特点(陈望道2008;王希杰1996等)、语用功能(黄冠2010等)及英汉互译(钟馥兰2004)等方面,对于夸张“是什么”及“怎么用”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但并未深入到夸张修辞“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而认知一解释论研究借用认知语言学中诸如关联理论(刘国辉2008等)、理想化认知模型(宋静辉2012)、构式语法(高群2012)等相关理论对夸张的生成识解机制进行

4、研究,对夸张修辞“为什么可能”进行探讨。总体而言,描写一表达论的夸张研究多偏向语言现象的描写,缺少让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的阶段性成果。——74——大多数为“文学作品+例子+效果点评”的模式,解释力不足,针对性欠缺。而认知一解释论的夸张研究虽然开始粗略涉及认知层面,但多数研究仅是简单套用一种或几种理论来对夸张的生成识解机制进行勾勒和刻画,对夸张修辞形成的初始条件、各种变量以及变量组合下的计算模型等考虑不够充分。因此,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夸张修辞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活动进行审视,以期能更好地

5、回答夸张修辞为什么可能的问题,进而为夸张修辞的识解和应用提供心智层面的解释依据。二、夸张修辞的构成要素及相关问题任何一种修辞的语义都是由一个本源体和一个修辞体构成,是从源模式到对象模式的映射结构(李晗蕾2004:71)。对于夸张修辞而言,其本源体就是事物原形,即本体;而修辞体就是夸张表达,我们称之为夸体。夸张修辞之所以被称为“夸张”,就是因为其对事物具有夸大或缩小的描述。因此,本体和夸体是夸张构成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体和夸体之间的映射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联系起来,这个媒介就是事物原形(本体)与夸张表达(夸体)之间的主观相似点,称为夸张点。而夸张点要凸显的特征,正是我们

6、把握夸张的心理依据。比如:(1)三十年,你不过是一柱烟。(余光中《隔水观音》)(2)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十六字令》)例(1)中,作者把“三十年”的时光夸张表达为“一柱烟”,对于这个夸张来说,本体是“三十年”,夸体是“一柱烟”,夸张点为“时间过得极快”。在这个夸张表达中,夸张点凸显的是时光飞逝的特征,将三十年的时间夸张表达为一柱烟的时间,属于缩小夸张。例(2)中,本体是“(山)”,夸体是“离天三尺三”,夸张点是“山高”。“离天三尺三”的高度是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高度,突破了现实世界存在的常量、超常量范畴,进入到了夸大夸张的认知范畴。可以看

7、出,夸张表达的事物的本体,如“三十年”、“山”是现实存在的,但夸体“一柱烟”(那么快的三十年)、“离天三尺三”(那么高的山)的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出现的,非现实特征形成的超常量正是我们主观感受到的夸张点,是联结本体与夸体的虚拟存在。反之,语言表征的主观感受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实现可能,夸张表达则无以形成。三、心智哲学与夸张修辞研究心智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涉及如下三点假设:(a)语言最基本的性质是基于心智的,(b)感觉信息的表达是语言运用的基础,(c)语言所表征的是心理特征。(徐盛桓201la:4—5)循此推论,夸张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必然是基于心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