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

ID:55822266

大小:55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6-09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_第1页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_第2页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_第3页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_第4页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2-4控制系统建模实例2-2.复域数学模型1.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3.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4.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是在时域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给定外作用及初始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但系统中某个参数变化或者结构形式改变,便需要重新列写并求解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对线性常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的系统在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为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

2、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1.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设:线性定常系统由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2-37)一个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系统的内在因素,即系统的结构参数,而与外部施加的信号无关。因而,对于一个控制系统品质好坏的评价可以通过对系统结构参数的分析来达到,而不需要直接对系统输出响应进行分析。例2-8试求例2-1RL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Uo(s)/Ui(s)。(2

3、-38)(2)传递函数的性质①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且具有复变量函数的性质(s=δ+jβ),且m≤n,所有的系数均为实数。②传递函数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即工作状态)。式中,L、R、C均是系统参数。如传递函数:因此,可以用方块图来表示一个具有传递函数为G(s)的线性系统。G(s)R(s)C(S)图2-8传递函数的图示③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互通性。a)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系统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分别与相应的微分方程的右边和左边的系数

4、相对应。b)将微分方程中的算符d/dt用复数s替换即得到传递函数;反之将传递函数中的变量s用算符d/dt替换即得到微分方程。例:由传递函数求系统微分方程。解:由传递函数,可得s的代数方程在零初始条件下,用算符d/dt替换s变量,即得微分方程:④传递函数G(s)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设:单位脉冲δ(t)作用于系统G(s),其输出为C(s)控制系统的零初始条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输入量是在t≥0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在t=0-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都为零;二是指输入量加于系统之前,系统都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即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

5、的值也为零,现实的工程控制系统多属此类情况。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将上式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经因式分解后,可得:zi(i=1,2,…,m)是分子多项式的零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pj(j=1,,2,…,n)是分母多项式的零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2-41)如何确定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1.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式分解成因式之积,并消去公因子,即得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2.零点在分子,极点在分母。3.零点和极点可以是实数或共轭复数。4.在s平面上:零点用“○”表示。极点用“×”表示。jS平面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传递函数有

6、时也分解成为:当s=0时,(2-42)(2-42)——时间常数表达式;(2-41)——所示的表达式为零极点表达式。区别零、极点与时间常数(Ts+1),尾1型表达式中,T为时间常数;T(s+1/T),首1型表达式中,-1/T为零、极点根轨迹增益K*与系统增益KK*=b0/a0,a0、b0为分子、分母的最高项系数;K=bm/an,an、bm为常数项。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微分方程的特征根。3.传递函数的极点、零点对输出的影响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极点为p1=-1,p2=-2,零点为z1=-3。可求得系统的零初始条件响应为:传递函数的极点可以受输入函

7、数的激发,在输出响应中形成自由运动的模态。零点不形成自由运动的模态,但影响着系统响应曲线的形状。例:对比下述传递函数,在c1(t)、c2(t)中,它们的自由模态相同这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极点,它们按相同的规律衰减。但它们的衰减系数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零点不同tC(t)1C1(t)C2(t)j01××-1-2z2z1G1(s)的零点z1接近原点,距两个极点的距离都比较远,因此,两个模态所占比重大且零点z11的作用明显;G2(s)的零点z2距原点较远且与两个极点均相距较近,因此,两个模态所占比重就小。推论:如果系统中某一零点和某一极点重叠,p=z,

8、则该极点的影响消失。即零、极点对消。4.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E:电源电压;θmax:电位器最大角位移u(t)θ(t)0(1)、电位器:电位器是一种把线位移(直线型电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