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70679
大小:15.9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高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高望远抒怀,人生历史感慨——《望岳》《登飞来峰》《登岳阳楼》《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1.导言: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以来,登高望远抒怀,是古时候文人的一种文化自觉。你一定还记得这首诗,九月九日,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王维借登高抒发了思家怀亲的思想感情。那么,登高类的诗歌(板书)还有哪些呢?又抒发了哪些不同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心怀虔诚,整理行装,跟随诗人一起去登高望远吧。首先,请大家看到《望岳》和《登飞来峰》,自由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朗读诗歌的方法(读音、节奏和情感)。听了大家的朗读,忍不住请大家来分享,个人读——掌声——
2、点评——模仿——齐读一遍。二、初登登山(一袭青衣,一副行囊,仗剑出险塞,豪情走天涯。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望岳》《登飞来峰》)请大家自由朗读两首诗,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开始。你在诗歌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泰山?请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谁能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老师请班上男生齐读《登飞来峰》,说一说,你又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朝气蓬勃的杜甫借登山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的王安石借登山表现了自己不畏奸邪的豪迈气概。这便是初登登山抒豪情。板书:抒豪情三、再登登楼听完老师的范读后,请你自己试着模范老师的朗读,边读边划记出让你最有感触的诗句,并谈谈你的理解。我
3、们通过诗中具体的景物——夕阳、老木、沧波等感受到了诗人亡国后的悲叹。这种蕴含诗人情感的事物称为意象。“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诗中简简单单的“多难”两个字,写出了自己这些年经历的苦难——靖康之变……“多难”背后是大宋朝廷的分崩离析;“多难”背后是亡国之臣的孤苦无依;“多难”背后是平民百姓的颠沛流离啊。我想请小组来做诵读表演,小组同学稍事准备一下。哪个小组愿意率先垂范?在你们的诵读中,我听到了一个亡国之臣的悲愤和悲叹。这便是再登登楼叹国忧。板书:叹国忧四、三登登台开启盛唐诗歌的,我们不能忘记一
4、位走在前列的诗人,他登上燕昭王的幽州台,诗兴大发——登幽州台歌,预备齐!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深沉、哀楚、孤独)那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呢?板书:慨人世初登登山抒豪情,再登登楼叹国忧。三登登台慨人世,为何登高情意悠?小组讨论,登高为什么会让诗人产生这些情感呢?1、登高改变了平实“平视”的视角,看到不一样的“俯瞰”景象。2、登高望乡,自然会思念亲人。3、视野开阔后,心境自然更开阔,思考现实、历史,感怀身世。4、登高是儒家的文化传统。课堂总结:高处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也是现实和理想。古人登临高处,是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与天最接近之处实现人
5、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所以,“登高”体现的是儒家的一种人格境界。请大家齐读:初登登山抒豪情,再登登楼叹国忧。三登登台慨人世,自古登高情意悠。最后,向大家再推荐几首登高类主题的诗歌和文章。杜甫《登高》,李煜《相见欢》,沐斋《空色——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十二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