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doc

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doc

ID:55709035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6

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中医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分型辩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方药一口一剂,分2次煎服和保留灌肠一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本组临床治愈46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疗效88.4%o结论中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型论证,不但有指导临床用药意义,而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辩证分型中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57-02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治疗十分棘手,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我

2、们根据本病具有湿、热、瘀的病机特点,采用中药煎剂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86例,效果亦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所观察的病例均经西医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28例,肝郁牌虚型22例,湿热蕴结型36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小腹胀痛或隐痛,经期加重,腰酸,白带多,月经失调,不孕等。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0.5岁,以24〜35岁为多。病程6个月、6年。2辩证分型与治疗方法2.1气滞血瘀型本型症见小腹及腰骨氐部持续疼痛,下腹坠胀,带下量多,色黄或白。妇检中可发现宫颈肥大,色呈紫暗,子宫或附件压痛明显,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丹

3、参、败浆草各20g,当归、黄柏、丹皮、香附、木香、柴胡、元胡、车前子各Wg,赤芍、金银花、意茂仁各15g,甘草3go水煎服,日服一剂,分两次温服。并取上药液150ml,药温34〜36度,置于盐水瓶中,接上导管插入肛门15cm,缓慢注入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每次保留5~10分钟。共15天为一疗程。2.2肝郁脾虚型本型症见下腹隐痛,坠胀,腰散酸痛,劳累后加重,带下量增多,色白,性情抑郁,善叹息,神疲乏力,纳呆便滴,经期乳房胀痛,月经后期量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妇检明显压痛,治宜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方药:党参、茯苓、丹参、慈茵仁各15g,白术、郁金、山药各12g,赤芍、柴胡、香附、元

4、胡、川栋子、黄柏、车前子各10g,甘草5g。用法与疗程同前。2.3湿热蕴结型本型症见低热,下腹痛,腰痛,劳累时加重,经期提前,带多色黄,秽臭,大便秘结,尿黄短。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濡数。妇检宫颈I~II度糜烂,宫体有压痛,活动度差,附件增厚或扪及包块。治宜清热利湿,破淤散结。方法:丹参、茵陈、赤芍、白花蛇舌草各15g,败浆草30g,丹皮、桃仁、茯苓各10g,蒲公英、车前子、黄柏各12g,三棱、莪术、泽泻各8g。用法疗程同前。3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无压痛,盆腔包块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5、4治疗结果按上述标准统计,86例中临床治愈46例,占53.5%;有效30例,占34.9%;无效:10例,占11.6%°总有效率88.4%o46例治愈病例均接受广3个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起效时间虽慢,但若能坚持治疗则可取得满意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5讨论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病程迁延所致。因临床以带下量多为主要特征,故中医属“带下病”范畴,如形成盆腔炎性包块,则乂称之为“症瘢"o慢性盆腔炎,多局限于盆腔脏器,特别是以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发生炎性改变,致局部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激惹和压迫而产生临床症状,每遇经期因盆腔充血或因劳累则症状加重。由于

6、受病变部位解剖生理特点的限制,一般抗生素药物不易到达局部或因抗药性而影响治疗效果。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利湿中药煎服,外行保留灌肠,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以达到益气活血、祛痰止痛、清热解毒利湿之功,使炎症消退,痛止病愈。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未经彻底治疗,余邪未清,入侵胞宫,盘踞下焦,致使气血涩滞不畅,造成盆腔淤血,久则形成粘连、结节、包块。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总的原则应抓住利湿、清热、化瘀三个方面。湿利则带止,热清则炎消,血活瘀去则痛愈结散。本组86例,总有效率88.4%,说明内服和灌肠,既是全身治疗又是局部治疗,经辩证分型的患者,论治均离不开健脾化

7、湿、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之要点。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因而取得满意疗效。(责任审校:孟江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