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9308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单建芳(江苏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阜宁224400)【摘要】目的:分析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纳入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MDA水平分别为(5.5±1.6)umol/L,(7.6±2.1)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64.7%),P<0.05o结论: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
2、中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神经节昔脂钠中老年患者重症脑卒中【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74-02重症脑卒中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凝视麻痹,部分患者还存在意识障碍症状⑴。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患者身体条件较差,病情危重,易发展为脑疝。神经节昔脂钠是一种提取自猪脑的促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本对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
3、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3±8.5)岁;平均病程(3.7±1.35)do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1±8.7)岁;平均病程(3.6±1.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参照重症脑卒中诊断标准确诊者。排除标准:未完成治疗计划者。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予患者平卧位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lOOmg
4、/次,qd)、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脐周注射,4000U/次,bid);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同时给予甘露醇(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30min内输注完毕)、奥美拉哇(20mg/次,tid)治疗。1.3.2研究组在上述综合疗法基础上,同时给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100mg神经节昔脂钠配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qd;连用2周后改为60mg神经节昔脂钠配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qd,连用8周。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①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变化;②临床疗效:参照相关评价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
5、4级。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SOD、MDA水平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表1两组治疗前后SOD活性、MDA水平比较(x-±s)与对照组比较,*P<0.053讨论重症脑卒中为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如何有效地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研究者密切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方法主要为严格卧床休息,根据患者脑卒中类型(缺血性、出血性)给予阿
6、司匹林抗凝、甘露醇控制颅内压等常规综合治疗,但有研究指出该疗法临床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促进受损伤的神经修复是治疗重症脑卒中的关键,神经节昔脂钠即是一种含有唾液酸成分的含膜糖脂,临床上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它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患者血液黏度下降,血流加速,进而使局部脑组织缺氧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其可抑制脑细胞Ca2+内流,使其含水量降低,脑水肿症状得到缓解[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综合疗法基础上同时给予神经节昔脂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脑组织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而使脂质过氧
7、化反应程度得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得以改善,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4]。王建峰的研究认为神经节昔脂钠能有效保护神经细胞膜的结构,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可消除谷氨酸介导的神经细胞毒性,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元细胞的损害,在常规综合疗法基础上应用效果理想,安全可靠[5]。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⑴臧建辉.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昔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653-654.[2]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