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

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

ID:5544666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_第1页
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_第2页
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_第3页
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   高考话题作文题意直露,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审题容易不等于不要审题,考生还是要花三五分钟时间,把表述话题的文字、有关的提示、注意等,认真地读两遍,把试题的内涵、范围、重点等搞清楚。考生要注意下面几点。   1、要明白话题作文中“导引”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   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白话题中的“导引”,写作前要认真阅读、细心审察材料,进而读懂、吃透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把握材料要点及含义。要多做一些审题方面的比较练习,明白“导引”作用,还应注意将命题“要求”(或“注意”)上的用词

2、进行分析比较,以减少作文盲目性,如,2002年扬州试卷作文题,对80年代出生的人,有人总是担心:“这一代人不能吃苦,缺乏意志,不会合作……怎么得了。”但也有人说:“这代人见识广,肯动脑筋,有闯劲……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对此,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一个主题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可记身边的观点,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2)或反映自身的缺陷,引起我们这一代人正视;或显示几身特点,展示我们这代人的风貌。3)自选

3、文体,自选题目,不少于600字。文题分析:1)导引部分包含的信息:A.对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的看法B.看法有两种C.文题要求我们思考D.主题:我们这一代;主体:我们。2)要求部分A.写作内容:可以是“我们这一代”的特点,也可以是自身缺陷。B.写作角度: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注意构思。C.文体特点:根据写作内容,选取合适的文体。   2、仔细琢磨关键词语的意思。例如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首先要明确“记忆”“移植”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内涵。“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

4、“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记忆后自己也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等荒唐故事了。   3、立意时要积极打开思路。话题作文为考生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构思时应围绕话题积极展开辐射思维。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要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至影视节目。还要注意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在充分发掘话题内涵的不同侧面

5、、不同层面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深化,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为充分打开思路,要善于“以问领写”。比如以“我眼里的社会”为话题写作,运思时可以先自我提问:哪些社会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社会需要我有怎样的个性,具备哪些能力?我希望(或害怕)走向社会,我的心情如何?接下来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想得广一些、远一些、全一些,然后从种种回答中精选出一个恰当的角度来写,就容易达到广开文思、准确切入的目的。   4、要紧扣题意展开记叙、描写。写好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紧扣题意,然后较自

6、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有理有据地展开,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象,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拘泥于材料,犯偏离题意的毛病。2002年辽宁卷作文试题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每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取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最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A.面面俱到,导引中的内容全部用到文章中去。B.文题写得大,没有把大题

7、化小,内容空乏,因而写不出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没有真情实感。C.文体与内容不符合题意,不作思考,随手掂来,写成:“四不像”另外,还由于话题作文往往是多角度的,故平时应加强对同一话题进行多角度、采用不同文体的横向训练,不妨将同一命题或同一话题连写上二到三次,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这样既可以克服偏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又可以培养自己的求异创新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