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5304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上出语文味——语文的味道在画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上出语文味——语文的味道在画外 编者按:“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这是不少语文课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推进新课改以来,在一些语文教学大赛中,“非语文化”倾向、“泛语文化”倾向、“文学化”倾向、“去知识化”倾向等表现相当严重。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语文教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期“新课程·课堂”的三篇文章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欢迎更多的语文老师通过课例、短论等形式,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逐渐成为历史。 语文的味道在画外 □林春曹 近日,校内进行“青春杯”赛课,其中有10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了《
2、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课文的第2自然段描写丹顶鹤颜色之美,如诗如画。10位参赛教师不约而同地设计了“画面涂色”这一教学环节:即在课前发一张丹顶鹤的素描画给学生,课上让学生用彩笔在素描画上涂色,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转换成鲜艳的画面。不过,因为各人对“画面涂色”这个教学环节的解读不一样,课上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了迥异的教学效果。 现辑录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 设计一:浓墨重彩的涂色 【教学过程】 首先,教者引导学生思考:丹顶鹤美在哪儿?学生画出文中描写颜色的如“洁白”、“黑”和“鲜红鲜红”等词语并进行简单交流。然
3、后,教者引导学生给素描画中的丹顶鹤涂上美丽的颜色。学生们拿出画纸、彩笔涂色。其中“翅膀边儿”有些学生找不准位置,教室里议论纷纷。5分钟以后,教师选择三幅画作点评,并逐一将学生的画粘贴在黑板上欣赏。 【教者独白】 我觉得这一自然段的文字具有画面感,丹顶鹤的羽毛是洁白的,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的,头顶是鲜红鲜红的。二年级的学生读这段色彩分明的文字,应该不存在多大困难。倒是丹顶鹤的美丽形象仅凭文字,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太深的印象,若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会很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画面涂色”这个环节,并花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成形象画面,
4、把丹顶鹤的美丽定格在画纸上,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二:点到为止的涂色 【教学过程】 教学伊始,教者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描写丹顶鹤颜色美的句子。接下来,教者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语言:通过词语比较,品味“洁白”;通过形象画面,品味“丹”;通过“洁白”、“黑”、“鲜红鲜红”的颜色搭配,品味丹顶鹤的和谐之美。在此基础上,教者请一位学生在大屏幕上操作鼠标,为电脑画图板上的丹顶鹤素描画涂颜色,并布置学生课后去给自己的丹顶鹤涂上美丽的颜色。 【教者独白】 我觉得这一自然段的文字很优美。丹顶鹤身上的颜色有白有黑,黑白分明,这是一种
5、和谐之美。更美的是它头上的那一点红,为了突出这个“红”的特点,文本中一连用了三个词语,“红宝石”——红得珍贵,“鲜红鲜红”——红得浓艳,“丹顶鹤”——红得名副其实。这么美的文字,当然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地品味、想象、朗读。课上,在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丹顶鹤的鲜明形象后,我以“画面涂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定格画面,回味文本。不过,我的“画面涂色”是以电脑鼠标来进行便捷操作的,我不想在这里浪费学习语文的时间。 设计三:画外之意的涂色 【教学过程】 教者在指导学生品味朗读第2自然段后,让学生拿出丹顶鹤素描画,一起在画纸上涂色。简洁的涂色之后,教者引发
6、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给这幅画面取个什么题目呢?学生异口同声:“美丽的丹顶鹤!”教者让学生在这幅画面下工工整整地写上标题,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最后,教者要求学生合上书,捧起画,看着这幅画面中的色彩,自己来试着背诵这段话。学生背诵得兴致盎然。 【教者独白】 “画面涂色”这个教学设计,我原本是打算舍弃的,因为教学课件中已经有了丹顶鹤美丽的画面,还要这个“画面涂色”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后来我拿着这幅丹顶鹤的素描画反复琢磨,忽然想到:可不可以在画面之外,做些有语文味道的文章呢?这就有了课上“工工整整写标题”、“借助画面巧背诵”的教学设计。原先我还想让学生在画面
7、中的相应位置写上“洁白”、“黑”、“鲜红鲜红”等词语,但想到这些内容会破坏整幅画面的美感,于是就舍弃了。我想,教学这一自然段,有没有“画面涂色”这个教学环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教出语文的味道来。 【点评】 上面所辑录的三个教学片断中,都有“画面涂色”这一教学环节,不过因为教者对“文本”与“画面”两者教学取向的差异,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所诠释出的语文味道也不一样。 一、浓墨重彩的涂色,失缺了语文的味道 在片断一的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两个教学内容——“文本”与“画面”。“文本”与“画面”本应是从属关系,“画面”
8、是从文本中衍生出来的,它是文本的具象化,或者说是文本的一种变身。可在片断一中,“文本”与“画面”竟然成了两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